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迅速发展,消除教育信息化数字鸿沟,实现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已然成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重要课题,也是教育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价值取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也明确将缩小基础教育数字鸿沟作为十年发展的重要任务。而空间差异是区域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教育信息化也不例外。研究教育信息化空间差异对进一步缩小数字鸿沟,促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均衡协调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可以协调空间里各要素的关系,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参考。这里的教育信息化空间差异指的是教育信息化在空间系统中的聚散和非均衡化的现象,与区域差异的区别在于,空间差异有专门的空间差异理论作为指导,且不仅仅研究教育信息化在地域上的差异,而是把教育信息化看作一个空间系统,既要研究其存在的绝对差异,也要纳入人口、经济等因素作为参考数据,研究相对差异、运行规律和形成机理。但是,目前关于教育信息化空间差异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大多数研究关注区域差异、城乡差异等。 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包括信息化建设的均衡发展和信息化应用的均衡发展。通过研究发现,我国在教育信息化建设均衡方面已有较为显著的成绩,但在教育信息化应用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本研究主要从教育信息化应用的视角出发,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政策文件和典型案例,在教育学、信息学和经济学理论的指导下,使用变异系数对试点省份的教育信息化应用空间差异进行研究分析。本研究的成果有以下三个方面: (1)构建了一套适用于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评估的指标体系。通过梳理总结了国际和国内典型研究成果与文献案例,归纳分析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评估的理论、方法和指标。并以此基础,通过文献计量法、因素分析法和关键指标法构建了一套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评估指标体系。 (2)以经济数据为参考,分析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空间差异。借鉴空间差异的计算方法——变异系数,选取试点省份,测算该省份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空间差异情况,主要包括信息化应用绝对差异;以及纳入经济因素后,与经济水平的相对差异;并对其基本情况进行差异对比分析。为了深入研究经济差异与教育信息化应用差异的关系,计算其协调度,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 (3)探析试点省份空间差异成的主要表现和成因,提出相应的均衡发展建议。本研究总结了试点省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空间差异存在的主要表现,并根据研究结果,从观念、人才、经济和信息化应用发展的角度分析空间差异存在的主要原因,提出缩小空间差异的优化建议,为相关研究提供实践参考。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从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的角度出发,运用关键指标法等科学合理的方法专门构建了一套指标体系;同时以空间差异作为切入点,依据经济领域的空间差异理论作为指导,进行空间差异测算与分析,为教育信息化不同维度的差异分析提供可行性;从微观层面对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空间差异进行研究,选取试点省份,以省作为研究客体,尝试探索由下到上、由点及面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均衡发展路线。 本研究取得了一些创新性的成果,但由于本人的能力有限,无可避免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行后期改进与完善。 主要包括: (1)本研究在验证指标体系时,预调研学校数量有限,咨询的专家数量也较少,使得指标体系中的个别指标和权重仍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存在偏差。因此在后续研究中,需要向更多的学校、更多的专家以及一线工作者进行调研,运用大数据分析的方法验证指标,让指标体系更加准确,同时使用主客观赋权法结合进行赋权; (2)本研究在进行空间差异分析时,仅仅选取经济因素作为参考,研究结果较为受限。后续可以纳入社会、人口、文化等进行全方位的测算分析。 (3)本研究选取某个省份进行个例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后期可开展大规模调研,扩大研究范围,进行深入研究,从而丰富结论,修改完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