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政府作为公共事务管理的主体,一直垄断着公共物品的供给领域,由于没有竞争对手提供同样的服务,造成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低水平,尤其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公共物品的多元化需求,在公共物品供给领域引入多元主体、建立竞争合作机制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出路。
与政府供给的低效率、企业供给的利润导向相比,第三部门能够将公平与效率完美结合,弥补政府和市场在公共物品供给领域的不足,满足不同群体对公共物品的需求。第三部门在公共物品供给方面具有灵活性、广泛性、创新性、专业性和贴近基层等优势,在公共物品供给领域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由于受政府职能、经济水平和社会发展的制约,我国第三部门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各种不足和弊端,加之其在公共物品供给方面存在的固有缺陷,使我国第三部门参与公共物品供给陷入了困境。因此,要提高我国公共物品供给水平,必须对我国第三部门的发展加以培育和引导,在不完善的政府、市场和第三部门等多主体之间寻求均衡点,建立三者之间平等的竞争合作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三者在公共物品供给领域的优势,通过三者之间的协调和相互补充完善我国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
本文在研究中采用了系统分析、案例研究、比较分析等分析方法,通过对西方国家第三部门参与公共物品供给的理论与实践的深入探讨,论证了第三部门参与公共物品供给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我国第三部门参与公共物品供给存在的困境及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在政府、企业和第三部门之间建立竞争合作关系,这是我国第三部门突破公共物品供给困境的理性选择,也是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建立以公民需求为导向的多元、互补、高效的公共物品供给模式的基础,为我国第三部门积极参与公共物品供给的实践活动提供借鉴和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