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步行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中风、脊髓损伤、脑损伤、外伤及其他神经损伤可导致足下垂步态,表现为行走时的脚掌拍地和脚尖拖曳,使患者行走缓慢、肢间不对称、能量消耗高并且容易摔倒,对日常出行极其不利,显著降低生活质量。随着外骨骼技术在康复领域的应用与发展,踝关节外骨骼可以有效防止足下垂。然而目前研究较广泛的柔性外骨骼力矩控制性能较差,而基于串联弹性驱动器的外骨骼通过简单的位置控制就可以实
【基金项目】
:
深港创新圈联合研发项目:面向脑卒中患者日常出行的人机融合外骨骼系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步行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中风、脊髓损伤、脑损伤、外伤及其他神经损伤可导致足下垂步态,表现为行走时的脚掌拍地和脚尖拖曳,使患者行走缓慢、肢间不对称、能量消耗高并且容易摔倒,对日常出行极其不利,显著降低生活质量。随着外骨骼技术在康复领域的应用与发展,踝关节外骨骼可以有效防止足下垂。然而目前研究较广泛的柔性外骨骼力矩控制性能较差,而基于串联弹性驱动器的外骨骼通过简单的位置控制就可以实现较高的力控精度,但是电机布置在足端,增加了能量消耗。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设计了一种结合柔性线缆传动和串联弹性驱动器优势的踝关节外骨骼,研制了样机,并开展了一系列相关实验研究。针对足下垂患者不同的助力需求,设计了一种结合柔性线缆传动和串联弹性驱动器优势的踝关节外骨骼系统。设计了轻量化的驱动盒,仅使用一个电机实现跖屈背屈双向助力;设计了一种可以调整刚度曲线的串联弹性元件,为之后的力矩控制奠定基础;确定了动力传输路径,完成了踝关节外骨骼的结构设计;搭建了外骨骼的电子硬件系统。提出了两种基于线缆传动的串联弹性驱动器的力矩控制策略,一种是基于串联弹性驱动器的动力学模型的力矩控制,另一种是基于内外圈偏角位置控制的力矩控制,对比分析了两种力矩控制策略,为后续力控奠定了基础。完成了基于线缆传动的串联弹性驱动器的样机制作并搭建了台架测试实验台,验证了串联弹性元件理论刚度模型的正确性。完成了阶跃响应测试,并分析了超调现象的原因。完成了两种不同线缆的力矩控制性能测试,包括不同频率下的力矩跟随性能测试、被动模式以及零力矩模式性能测试,验证了基于线缆传动的串联弹性驱动器力矩控制的可行性以及零力矩模式的优越性。完成了踝关节外骨骼系统的样机制作,提出了基于IMU传感器进行步态相位事件检测的方法,开展了外骨骼穿戴行走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零力矩模式下的外骨骼,不会干扰人的正常行走。穿戴外骨骼以背屈助力模式和背屈跖屈双向助力模式在三种步行速度下行走时,外骨骼可以跟随期望的力矩曲线,背屈助力模式比背屈跖屈双向助力模式的力矩跟随均方根误差要小。
其他文献
压电陶瓷驱动器有着高速响应、高精度位移输出、体积小巧、高工作带宽等利于工业化生产的特点,并能够提供微米甚至纳米级精度位移输出,因此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高精度行业中。本课题意在将压电位移输出控制技术与晶圆测试系统相结合,实现晶圆探针测试的驱动改革,探究压电驱动技术在晶圆测试中的可行性。压电陶瓷的迟滞非线性特性会对位移输出精度造成影响,并且由于其独特的材料特性,迟滞现象会因工作频率的升高而更加明显。针对压
连续体手术机器人由于具有良好的弯曲性能,可以在非线性狭小空间内进行检查和实施微创手术,在临床领域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由于柔性臂在手术过程中可能与人体组织发生碰撞,为确保人机交互过程的安全性,实时获取柔性臂末端位姿至关重要。磁定位技术具有无视线约束、无辐射等优点,在手术机器人导航领域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将永磁跟踪技术应用于多臂连续体手术机器人末端跟踪,提供低延时、精准的末端位姿反馈具有重要的意
目的:分析探讨节律控制和心率控制治疗对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 EF)合并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的预后结果比较。即通过导管射频消融联合抗心律失常药物维持窦性心律(sinus rhythm,SR)与单纯心室率控制对比,分析恢复并维持SR是否与更好的临床结局相关。从而为
在建工程是我国最早的一种地质资源勘查技术工作,主要用途是被应用于城市建筑工程上,包括高层房屋建筑、路面大桥建设工程、河堤河道建设等诸多方面。经过一段长时间的研究发展,使得在我国的自然地质资源勘查技术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幅度提高。在新发展时期下,使得了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但也对自然环境与城市生态建设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导致空气水污染等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给广大人群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
并联机器人具有较高的结构刚度、承载能力以及运动学精度。冗余驱动并联机器人的驱动关节数大于机器人的自由度的数目,能够有效的消除机器人的奇异位型,从而达到增大工作空间的目的。机器人抛光加工过程中不仅需要保证末端刀具的位置精度,更重要的是抛光过程中刀具和工件之间接触力的控制。借助冗余驱动并联机器人的优点,本课题以抛光加工为应用背景,对具有大倾转能力的4PUSPPPU并联机器人展开轨迹跟踪和力位耦合控制方
研究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脑脊液可溶性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β(s PDGFRβ)浓度与认知功能损害程度及脑脊液生物标志物的相关性。研究方法50例在2018年9月—2020年8月期间于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很可能的AD”患者和33例在此时间段内就诊的认知功能正常的非认知障碍患者被纳入本研究,完善神经心理学测评,依据临床痴呆量表(CDR)评分将AD患者分为轻度AD组和中重度AD组,比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由于其质量轻、比强度高、耐腐蚀性好、疲劳耐久性优异、可设计性强以及可大规模整体成型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海洋和生物医学领域。随着制造工艺的提升,大厚度FRP逐渐用于主承载和次承载结构中,然而,在生产制造和服役期间,大厚度的FRP内部出现基体开裂、纤维断裂、界面脱粘和分层等缺陷的概率显著增加。缺陷导致的力学性能下降在承载结构中会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且材料内部的
目的:图像分割是医学影像分析领域中的关键步骤之一,分割效率和结果的精细程度直接关系到临床治疗和科学研究的时效性与准确性,随着深度神经网络架构的进步和医学影像分割需求的提高,深度学习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在包括肿瘤分割在内的各种医学图像处理任务中。目前国内外使用深度学习方法对垂体腺瘤MRI图像进行分割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拟探讨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模型对3D-CUBE T1WI对比增强MRI图像上的
第一部分增强CT影像组学在浆液性卵巢癌FIGO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目的探究腹盆部增强CT影像组学对浆液性卵巢FIGO分期的术前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立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11月137例卵巢癌患者的术前CT资料,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浆液性卵巢癌,其中FIGO分期III期68例,IIIIV期69例。对每一例患者的术前CT图像(包括动脉期及静脉期)进行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
操作条件与控制策略对固体氧化物电解池(SOEC)的电压、燃料利用率、温度、温度梯度等结果有着巨大的影响,不良操作条件造成的局部燃料饥饿或内部较大温度梯度是造成SOEC性能衰退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高温原位测试技术的限制,数值模型是探究SOEC内部物理场分布的主要手段。然而,大多数已报道的SOEC数值模型仅通过I-V曲线进行验证,无法保证电极动力学和传质模型的准确性;在操作条件对稳态性能影响的数值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