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连续收肌管阻滞的恒速输注和间断冲击量两种给药方案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股四头肌肌力及早期活动的影响,寻找合适的给药模式,为临床实践提供有效的依据。方法:接受蛛网膜下腔麻醉下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7例,男13例,女54例,年龄18~85岁,BMI 18~30 kg/m~2,ASAⅠ~Ⅲ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恒速输注给药组(A组,n=34)和间断冲击量给药组(B组,n=33)。术毕行超声引导下连续收肌管阻滞,负荷剂量0.2%罗哌卡因20 ml。两组均连接电子输注泵术后镇痛,镇痛泵配方为0.2%罗哌卡因240 ml。A组恒速输注5 ml/h,B组间断冲击量给药5 ml/次,间隔时间60 min。两组单次按压剂量5 ml,锁定时间30 min,持续输注48 h。记录术前(T0)、术后4、6、8、12、24、48 h(T1~T6)膝关节静息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股四头肌肌力,术后24(T5)、48 h(T6)的膝关节屈曲45°的VAS评分和屈曲角度及首次直腿抬高时间,术后48(T6)、72 h(T7)的步行距离,术前(T0)、术后6(T2)、24 h(T5)的血浆P物质浓度,术后48 h地佐辛使用量及镇痛泵按压次数,术后镇痛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B组T4~T6的静息VAS评分及T5、T6的膝关节屈曲45°的VAS评分均低于A组(P<0.05),术后48 h地佐辛使用量及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均低于A组(P<0.05),术后24 h血浆P物质浓度低于A组;B组T5、T6的膝关节屈曲角度大于A组(P<0.05),T6、T7的步行距离长于A组(P<0.05),两组股四头肌肌力及首次直腿抬高时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48 h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镇痛满意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收肌管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与恒速输注相比,间断冲击量给药可以提供更好的镇痛效果,减少补救镇痛药物的使用及降低其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同时不增加对股四头肌肌力的影响,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