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及目的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细胞组分和神经递质参与的气道慢性的炎症性疾病。近些年来,哮喘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哮喘防治的研究一直是各国医学工作者探讨的热点。目前,许多研究都表明免疫机制占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神经源性因素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也日益受到重视。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是神经营养因子家族的成员之一,是最早被发现的神经营养因子,NGF能够调节细胞生长,是种多功能的因子,除了对神经系统的作用以外,还参与了复杂的免疫-神经相互作用,是免疫可塑性和神经可塑性的双重的调节因子。研究表明,NGF参与了多种疾病的发生,如溃疡性结肠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神经炎、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等,提示NGF在哮喘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其具体作用的机制则需进一步研究。GABA是成年哺乳动物大脑中的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最近研究发现,γ-氨基丁酸(y-aminobutyric acid, GABA)合成酶(GAD)和A型GABA受体(GABAAR)在人类和鼠肺的气道上皮细胞表达,GABAAR由5个亚基所构成,门控氯离子通道是由其的中心部位所形成,在GABAAR复合物的组装和功能中α亚单位对起着主要作用。气道黏液高分泌是哮喘特征之一,主要是由气道杯状细胞表达的黏蛋白上调的结果。MUC5AC是气道主要的黏蛋白,它的表达受气道上皮细胞的GABAAR的调控。本实验中,我们建立小鼠模型,研究探讨NGF在气道黏液分泌中的作用,研究哮喘小鼠哮喘模型的肺组织中的GABAARα、MUC5AC的表达水平及在NGF抗体干预后的改变,了解NGF、GABAARα、MUC5AC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NGF在哮喘气道黏液分泌中的具体作用及机制,并为哮喘的早期干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材料方法6周龄清洁级雌性BALB/C小鼠30只,被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哮喘组和NGF阻断组,每组10只。实验的第1天、第8天,哮喘组小鼠腹腔注射(OVA)/Al(OH)3(?)[含Al(OH)3100mg和OVA1mg)1mL的混合液进行致敏,第15天起,每天以2%OVA超声雾化30分钟激发,连续进行7天。对照组的致敏和激发都使用生理盐水来代替。NGF阻断组哮喘模型的建立同哮喘组,但是在每次OVA超声雾化前的3h,先通过鼻滴抗小鼠β-NGF抗体50μl(稀释度1:50)。末次激发后24h后,腹腔注射用10%的水合氯醛(20mg/kg)来麻醉小鼠,暴露胸腔,在左主支气管处将左肺结扎,后气管插管,生理盐水来灌洗小鼠的右肺,取肺泡灌洗液(BALF),离心后细胞沉渣用于细胞计数。取留左肺,其上叶使用4%的多聚甲醛用来固定,然后常规用石蜡包埋,切片备用,迅速将左肺下叶放入液氮中速冻,后转移至-80℃冰箱备用。肺组织的切片进行HE染色来观察气道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中MUC5AC、GABAARa蛋白的表达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肺组织中MUC5AC、GABAARamRNA的表达水平;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实验数据。结果1一般症状:哮喘组小鼠在激发过程中出现安静少动,弓背直立,打喷嚏,点头样喘息,大小便失禁等哮喘急性发作表现:NGF阻断组与哮喘组相比,上述症状较稍轻;对照组无明显的喘息症状。2BALF细胞总数和分类数:哮喘组小鼠的BALF中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的比率均比对照组显著增多(P均<0.05),NGF阻断组的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的比率均比哮喘组降低(P均<0.05)。3肺组织病理观察:哮喘组小鼠支气管上皮细胞脱落,管壁、血管壁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肺泡间隔变宽,肺泡腔内有炎性渗出物;NGF阻断组上述病变均较哮喘组减轻;对照组小鼠气道上皮细胞完整,血管及气管周围没有炎症细胞浸润。4肺组织中GABAARα、MUC5AC蛋白的表达情况:哮喘组小鼠的肺组织中GABAARα、MUC5AC蛋白表达量均较对照组高(P均<0.05),NGF阻断组较哮喘组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P均<0.05)。5肺组织中GABAARαmRNA、MUC5ACmRNA的表达情况:RT-RCR结果显示,哮喘组小鼠的肺组织GABAARαmRNA、MUC5ACmRNA表达量均较对照组高(P均<0.05),NGF阻断组较哮喘组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1小鼠急性哮喘模型肺组织中GABAARα、MUC5AC表达量增加,提示GABAARα可能和哮喘发病时黏液过度分泌密切相关。2阻断NGF能降低哮喘小鼠肺组织中GABAARα、MUC5AC表达,提示阻断NGF可减轻气道黏液过度分泌,并可能通过下调GABAARα的表达参与调节气道的黏液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