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各地土地征用的数量和速度不断增加,由此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失地农民。城市的发展与相关政策制订步调的不一致、城乡二元分割体制,使失地农民不能充分享受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好处,以致失地农民利益受损,直接导致我国土地征用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现有国内对于失地农民的研究大多集中对失地农民安置补偿费、就业安置、社会保障及城市化方面的研究,其实中国失地农民的问题不是单方面的一个原因,也不是太高安置补偿、提高社会保障可以完全解决的,而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失地农民的安置模式是一个整体的大系统,应包括对失地农民生存权和发展权的高度统筹。本文试图通过个案研究的方式,对南翔镇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安置模式出现的问题以及产生原因进行分析,试图破解失地农民安置的难题。首先,本文结合城镇化发展阶段的变迁特征,从我国失地农民安置模式的变革入手,分析了目前失地农民的主要安置模式建立的背景、发展的各阶段以及类型及其基本特征。其次,文章结合上海市南翔镇安置失地农民的实际情况,结合相关的调查数据,分析南翔镇不同时期安置模式对失地农民生活的影响,包括就业、生活、社会保障、政策满意度等,分析失地农民安置模式所产生的问题。再次,整理并结合实地调查所得的数据和访谈资料,对南翔镇失地农民安置模式所产生的问题,包括就业、生活、政策等多个方面,分析了其形成原因。最后,本文也将尝试提出一些相应的治理对策,以进一步优化失地农民的安置模式。第一是多方位健全失地农民就业政策,其中包括建立健全失地农民在就业培训机制,提高就业竞争力;大力开发和深化公益性劳动岗位,加大就业援助力;保留地方原有农村资源特色,因地制宜促进农民就业。第二是多层次提高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其中包括着力提升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水平;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宣传力度;加强对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管理和监督。第三是多渠道拓宽失地农民的收入来源,其中包括大力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断增加失地农民收入;鼓励失地农民自主创业,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推进农村合作社的成立,增加失地农民的农业性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