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藤多甙对克罗恩病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h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雷公藤多甙对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诱导的实验性克罗恩病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并从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角度进一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将雌性未育Sprague-Dawley(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9只。除空白组外其余3组均以TNBS/乙醇混合液1ml(内含TNBS30mg与99%乙醇0.4ml)灌肠,制备实验性克罗恩病模型。造模后模型组予生理盐水2ml灌胃12天,雷公藤多甙治疗组予雷公藤多甙溶液60mg/(kg·d),连续灌胃12天,强的松治疗组予强的松溶液5mg/(kg·d),连续灌胃12天。通过观察大鼠一般情况、体重、结肠大体病理和组织病理来评价雷公藤多甙对实验性克罗恩病大鼠模型的治疗效果。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结肠组织中TGF-β1、Smad3、Smad4、Smad7mRNA的表达情况,通过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测定TGF-β1、磷酸化Smad2/3(p-Smad2/3)蛋白表达情况,并进一步分析雷公藤多甙对克罗恩病大鼠模型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  结果:雷公藤多甙治疗组及强的松治疗组大鼠的症状均明显轻于模型组(P<0.05);雷公藤多甙治疗组及强的松治疗组大鼠的结肠大体病理和组织病理均轻于模型组(P<0.05)。结肠组织TGF-β1、Smad3 mRNA表达水平雷公藤多甙治疗组低于模型组及强的松治疗组(P<0.05);Smad7 mRNA表达水平雷公藤多甙治疗组高于模型组及强的松治疗组(P<0.05);TGF-β1、磷酸化Smad2/3(p-Smad2/3)蛋白表达水平雷公藤多甙治疗组低于模型组及强的松治疗组(P<0.05)。  结论:雷公藤多甙在体内具有改善克罗恩病的作用;雷公藤多甙通过调节TGF-β1/Smad信号通路中关键信号分子Smad3、p-Smad2/3核酸或蛋白的表达,干预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信号转导,改善克罗恩病。
其他文献
背景:  冠心病为内科常见病及多发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溶栓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
目的:  对自我验光与小瞳电脑验光、散瞳主觉验光三种验光方法所得屈光度及视力进行分析,评价农村地区青少年使用可调节眼镜的可行性。  方法:  研究对象为潮汕农村地区6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全身姿态矫正评估与训练系统(Functional training system,FTS)对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能力、异常姿势纠正和步行功能的影响,为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提
[背景]细胞骨架结构在声信号传递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许多噪声性聋病是由细胞骨架结构改变引起的。毛细胞骨架相关蛋白(以F-action为代表的一系列细胞骨架相关蛋白)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