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机制研究--基于东中西部比较

来源 :南京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ol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飞速发展和专业化分工的进一步深化,服务业特别是生产者服务业越来越趋向知识密集化、技术密集化,服务业正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部门,其发展速度已超过了制造业的发展速度,充分显示出其代表先进生产力的特征。生产者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强烈的引起了经济学家的广泛关注,特别是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关系有利于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区域经济的和谐发展,这一互动关系一度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然而,由于我国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程度不一致,生产者服务业发展水平和制造业发展水平在不同区域具有较大差异,这一现状必然会妨碍生产者服务业同制造业之间的磨合,削弱二者之间的互动效果,这种不一致性的区域差别,也将使制造业同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互动作用出现区域差异。   为此,本文从生产者服务业的概念和范畴着手,从交易成本、竞争优势、生态群落三大视角来探讨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内在机理,根据其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将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划分成为“共生”、“共振”及“耦合”三大发展阶段,且进一步分析了互动发展所具有的区域差异化特点。经过相关的理论分析,本文分别通过对我国东、中、西部进行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进行差异分析,运用协整及格兰杰因果检验进行验证,得出相关结论:①我国东、中、西部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呈同步变化趋势;②生产者服务业发展水平越高,其对制造业发展的长期影响越显著;③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互动存在时滞,外溢效应在第三年开始显现;④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分别处于“耦合”、“共振”、“共生”发展阶段。最后,针对我国不同区域及区域协调分别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推进我国东、中、西部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良性互动,从而实现我国经济快速及区域经济和谐的发展。
其他文献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GDP已经排名世界第二,可是我国的人均居民收入依旧处于世界中等水平。虽然近几年我国都能够完成每年的经济目标,
从1983年开始,就有研究国际商业的学者提出有关全球价值链的理论,并在后来的研究中不断细化、扩展,直到现在成为国际经济体系中十分重要的理论成果。在这一研究过程中出现了很多
阐明机场场面交通流时空演变规律,揭示离场交通流拥堵机理是科学制定场面交通流管控策略的重要基础。采用元胞传输机理论,建立线性滑行道元胞、机坪发散/交叉元胞、汇聚元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