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干湿循环下红粘土力学性能的衰减和裂缝的演变使得红粘土边坡破坏形式与传统的滑弧滑动尚有区别,传统的边坡稳定性计算方法不适合红粘土边坡,干湿循环下红粘土边坡破坏机理尚不明确。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以土质学土力学为理论基础,采用室内模型试验、数值模拟、力学计算以及图像处理技术等多种方法进行。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干湿循环过程中红粘土边坡的裂隙发育规律;通过数值模拟软件模拟干湿循环、坡顶张拉裂隙和水平推力等因素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基于浅层破坏形式的红粘土评价方法研究。通过本文研究得出结论主要如下:(1)裂隙的宽度、深度和裂隙率随循环次发展先增大后逐渐趋于稳定;裂隙总条数、土块个数和裂隙总长度在第一次干湿循环后达到最大值,第二次循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之后裂隙总数量则趋于稳定,而裂隙总长度和土块个数在后期循环增大;(2)边坡破坏情况与坡度有关。坡度较小时,边坡仅有裂隙发育;随着坡度的增大,坡面出现浅层、局部、渐进性破坏,破坏面呈浅层折线状;坡度继续增大时,坡面出现土块的不均匀脱落,无明显破坏面。(3)对边坡进行强度分层表征干湿循环作用,边坡稳定性随干湿循环次数增大而减小;边坡潜在滑动面由深层圆弧状转变为浅层折线或折线圆弧复合滑动面,更符合实际情况。(4)边坡稳定性随坡顶张拉裂隙深度的增大而不断降低,且破坏形式由坡面浅表层破坏转变为坡顶局部滑塌;边坡稳定性基本不受张拉裂隙宽度的影响;边坡稳定性随水平推力的增大而降低;(5)边坡稳定性随裂隙率增大而降低,破坏区由浅层破坏转变为坡顶局部破坏;边坡稳定性随破面裂隙深度的增大而降低。(6)根据红粘土边坡实际破坏形式,提出了针对其浅表层破坏的折线滑面和复合滑面两种稳定评价方法,且计算结果较简化Bishop法低,符合红粘土实际情况。通过研究,明确了干湿循环下红粘土边坡裂隙发育规律,得出了干湿循环作用、坡顶张拉裂隙和水平推力、干湿循环下红粘土边坡破坏机理,提出干湿循环下红粘土边坡稳定性计算方法。研究成果为红粘土边坡设计及养护提供更加完善的技术支撑,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