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来西亚的华裔和非华裔学生有不一样的生活背景和语言环境,他们华语的各种技能的表现是否有不一样?本研究以马来西亚华文小学华裔和非华裔学生在低年级和高年级的同题华语作文为例,从流利性、准确性、复杂性和多样性四个纬度,对汉字、词汇和语法三个层面进行了测量分析。统计结果显示,华裔学生组的流利性在字和词汇均高于非华裔学生组,两组之问存在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差异。华裔学生的字和词的产出量是非华裔学生的1.7倍和1.6倍。这说明华裔学生拥有母语者的优势;非华裔学生则有二语学习者的劣势,两者之间存在差异。在准确性方面,两组之间存在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差异,华裔学生的准确性明显比非华裔学生高。非华裔学生的每一百个汉字和每一百个词的错误数都是华裔学生的2.7倍。由于汉字书写较难而且同音字和多音多义字也多,非华裔学生必须花更长的时间来记住汉字的写法还有词汇搭配时所使用的汉字。在复杂性方面,两组被试的平均句长和单句平均句长测量数据差别不明显,但复句平均句长呈现显著差异,华裔学生组明显高于非华裔学生组。华裔学生较常使用关联词来表达;非华裔学生较习惯使用没有关联词的简单句子来表达。从句子成分的角度,本研究使用了名词性结构如定语和谓词性结构如状语、宾语和补语来测试被试学生书面表达的复杂性。名词性结构和谓词性结构的使用频率都呈现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差异,华裔学生高于非华裔学生。华裔和非华裔学生在使用名词性结构的频率比谓词性结构高,华裔和非华裔对谓词性结构的掌握没有名词性结构好。在多样性方面,通过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华裔学生和非华裔学生在字形数与总字数以及词形数与总词数都呈现显著差异,华裔学生组的各项指数均高于非华裔学生组。在国外对书面表达的研究都没有把多样性从复杂性中分割出来,我们认为应该把多样性分割出来以增加数据统计分析的准确度。除了从字形和词形两方面分析,还从名词性结构和谓词性结构中再仔细分析定语和状语的词类和短语来测试被试学生的文章多样性。在定语词类分析中只有代语没有呈现显著差异,而名词、动词和形容词都呈现显著差异。名词短语和数量词与形容词短语呈现显著差异。华裔学生组的指标均高于非华裔学生组。在状语词类分析中介词和副词都呈现显著差异,华裔学生高于非华裔学生。在宾语的词类分析中名词、代词、数量词都呈现显著差异,华裔学生均高于非华裔学生。在四种特殊句中,非华裔学生使用“是”字句的频率高于华裔学生,这是因为非华裔学生的母语有相似的句法。其他特殊句如“有”字句、“把”字句和“被”字句,华裔学生均表现优于非华裔学生。其中“把”字句非华裔学生使用的频率很低,和华裔学生的差距很大。而“被”字句,非华裔学生完全没有使用到,这是因为“被”字句对非华裔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句法。鉴于华语母语者和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书面表达的差异,我们进一步采用问卷调查了解其学习的背景。从家庭背景调查中发现,华裔学生时常看华文报刊、华文电视节目,收听华语广播节目;非华裔学生很少收看华文电视节目或收听华语广播节目。在学校和居住社区,华裔学生学生多使用华语交谈;非华裔学生除了在学校以华语与同学交谈,在社区里一般以母语交谈。非华裔学生一星期参加3次以上补习班的比率比华裔学生高。非华裔学生觉得自己的听说读写各方面都不如华裔学生。由于华裔和非华裔学生在书面表达和语言背景上都有有差异,那安排在一起上课会不会出现问题?我们通过另一份调查问卷,收集了学生和老师对华裔与非华裔学生一起上课的看法。调查结果显示在优秀班级或非优秀班级大部分的华裔和非华裔学生都不同意分开上课。有一小部分的华裔和非华裔支持分开学习,非华裔学生支持分开学习的比率高于华裔学生。从华语老师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他们同意把非优秀班级中的华裔和非华裔分开进行教学,但是在优秀班级可以一起上课。非优秀班级的华文老师认为必须修改教材。从被试老师和被试学生问卷中得到的结论是华裔和非华裔学生应不应该分开学习不应该取决于族群而应该取决于学生的华语水平。最后对马来西亚华裔和非华裔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对比分析进行了测量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针对华裔和非华裔学生的书面表达进行深入地探讨。本研究通过了解华裔与非华裔的家庭背景和学习情况,提出了教学建议,如针对学生母语的差异进行语料收集及对比,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