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风,既指家庭或家族的精神面貌、状态、特质,即风气、风格、风貌、氛围,它是一个家庭或家族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又指一种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它是家庭核心价值观传递的途径和载体。家风具有时代性和传承性、共识性和独特性、持续性和潜移默化性等特性,其内容主要包涵人生观、道德观、成才观等方面。基于此,家风具有感染熏陶、凝心聚力、调节约束等功能,并通过长辈的言传身教和家训、家规等书面的方式传承。 家风建设既包括传统优良家风的传承,又包括优良家庭氛围的塑造以及优良家庭精神环境的培育。其建设不仅是个体成长成才的需要、和谐家庭建设的需要,也是和谐社会构建的需要。当前,我国家庭模式的存续、治家传统的延续以及家庭文化的传承,为促进家风建设提供了可能。 当前我国的家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传承意识日趋淡化、传承方式逐被摈弃、优良内容渐遭忽视等问题。究其原因,从根本上来说是由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带来的人口流动、居住结构和生活方式等变化所致,从其主要原因来看与家庭结构核心化、家庭德育弱化等家庭变迁的负面影响密切相关。此外还与近现代反封建活动所带来的消极作用有一定的关联。 良好家风的建设从根本上说应立足于家庭,同时也需要发挥优良“社风”、乡风的浸染作用。在社区方面,应通过增进邻里互动和完善社区教育,加强社区风气建设,发挥区委会的引导作用;在农村方面,应通过关注重点群体和开展乡风教育,注重农村的乡风建设,发挥村委会的引导作用;在家庭方面,应通过家长重视培育家庭风气、扬弃家风传承方式和汲取优秀传统思想,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发挥家长的主导作用。三者共同推进,切实促进家风的传承、培育和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