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5月-11月,在上海市奉贤区某养殖场进行了凡纳滨对虾人工海水育苗试验、不同增氧方式下的养成试验、以及不同盐度条件下养殖的对虾肌肉风味及营养组成的对比试验,对育苗及养成阶段的水质进行了监测,对不同盐度条件下养殖的凡纳滨对虾肌肉中的水解氨基酸、游离氨基酸进行了检测,结果如下:1.2011年5月30至6月13日,以天然河水为基础,加入海水晶及粗盐,配制成盐度为29的海水进行凡纳滨对虾育苗试验。育苗期间每天监测水体的各项指标,DO保持在7.3±0.10mg/L,pH为8.00±0.04,水温为28.2±0.20℃,活性磷(PO4-P)为0.88±0.14mg/L,总磷(TP)为1.46±0.14mg/L,亚硝酸盐(NO-2-N)为0.21±0.02mg/L,硝酸盐(NO-3-N)为1.52±0.10mg/L,总氨氮(TNH4-N)为2.88±0.34mg/L,总氮(TN)为7.01±0.36mg/L,化学需氧量(CODMn)为18.05±1.40mg/L,在缺乏海水的地区,利用当地淡水加海水晶及粗盐配制成人工海水,可进行凡纳滨对虾的人工育苗。2.比较了本场自行培育的虾苗以及空运自海南的虾苗在室外标准化池塘中养殖时的水质变化,两种不同来源的虾苗在养成过程中,其养殖水体中的PO4-P含量差异显著,DO、TP、CODMn的含量差异极显著,利用本场人工海水培育的虾苗养殖池中,DO含量明显低于海南一代苗养殖池,其他的水质指标则没有显著差异。3.2011年6月30日到9月15日,对室外凡纳滨对虾养成池的水质进行了跟踪监测。所有养殖池均为规则长方形,面积约为500㎡。采用3种增氧方式,底部增氧、底部增氧加水车式增氧机、底部增氧并人工挂膜。3种不同的增氧方式导致水体中DO含量显著差异(P<0.05):底部增氧并挂膜的养殖池,其溶氧显著低于不挂膜、仅采用底部增氧处理的养殖池,而后者与水车式加底部增氧的养殖池水间DO并无显著差异。各池水pH在整个养殖期间中始终保持在8左右,不同增氧方式对水体pH无显著影响(P>0.05);各池水的CODMn差异亦不显著(P>0.05),且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呈总体上升趋势;NO-2-N、NO-3-N和TNH4-N在三种不同类型的池塘中,其差异不显著。对上述3种不同增氧方式的养殖池进行水质评价,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Ⅲ类水的要求,结合本次实验所监测的水质指标,选取了如下水质指标及标准值:DO>5mg/L,pH在6-9之间,氨氮<1mg/L,总磷<0.2mg/L,总氮<1mg/L,CODMn<6mg/L。评价结果显示:养殖生产导致水体水质变差,底部增氧并挂膜的养殖池和一个仅底部增氧的养殖池得分略高,属于贫瘠等级,其他所有池都属于低劣水平。4.2011年8月,利用天然淡水添加海水晶及粗盐配制成盐度分别为2.5、5、10、15的人工海水,另设一天然淡水池。每池放入约3000尾本厂自行培育的凡纳滨对虾虾苗(3.1±0.4cm),在第1、7、14、21、28天时,分别从各池取出30尾虾,测定其肌肉中游离氨基酸及水解氨基酸的含量。不同盐度条件下养殖的对虾,其所含水解氨基酸种类较全面,总量(TAA)也较高,且无显著差异(P>0.05),即5个不同盐度条件下养殖的对虾,在水解氨基酸组成与含量方面并无太大区别。不同盐度养殖的虾体游离氨基酸中,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以及鲜味氨基酸都没有显著差异(P>0.05)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没有显著变化(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