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汾河流域入黄径流影响分析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odoct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暖的影响下,汾河入黄径流量锐减,加剧了山西省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并引起生态环境的恶化,同时入黄径流量的减少致使黄河干流流量的减少,加剧黄河中下游资源短缺,因此,在分析研究区域年径流量变化特征的基础上,分析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各种因素对径流量的影响程度,对缓解水资源短缺、水土保持措施和区域水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在“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专题“汾河入黄径流锐减原因分析”(2012BAB02B0407)的支撑下,通过定性分析确定汾河入黄主要影响因素,采用统计学方法和流域水文模型法,基于水量平衡原理,定量描述各种气候、人类活动因素对汾河入黄径流锐减的影响,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成果如下:(1)采用M-K检验、Pettitt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分析汾河干流主要水文站点静乐、寨上、兰村、义堂和河津站实测年径流量序列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汾河流域年径流量,特别汾河入黄径流量锐减,汾河入黄径流在1971年左右发生突变,各个站点的年径流量突变前后的均值及方差差异较大。(2)搜集、整理汾河流域降雨、气温、风速等气象数据、人类引用水数据、土地利用、水利工程、煤炭开采数据、地下水埋深等数据,基于径流形成过程和水文循环,定性分析各种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甄别汾河入黄年径流量锐减的主要影响因素。(3)结合汾河流域内不同区域的人类活动的差异,为了精确分割出土地利用变化的对径流的影响,选取静乐站控制流域为典型区域,采用SWAT模型和考虑LUCC的蓄满—超渗模型分析典型区域土地利用的水文响应,定量分析典型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对年径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典型区域已发生的土地利用变化导致年径流量减少,地下径流量和土壤测流量增加,蒸散发量减少;总体上导致洪峰流量减小,洪量增加。(4)基于水量平衡原理,构建汾河入黄径流量锐减归因分割的统一框架,在此框架内,采用气候弹性指数法,流域水文模型法等方法分项定量描述汾河入黄径流锐减主要影响因素对入黄径流锐减的影响,在典型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对年径流量影响结果的基础上,采用面积比法,推求汾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汾河入黄径流锐减的影响量。结果表明,人类活动是汾河入黄径流锐减的主要影响因素,其贡献度为87.22%,在各种人类活动中,地下水开采对入黄径流锐减的贡献最大,为35.85%,其次为煤炭开采,为24.40%;气候变化对入黄径流锐减的贡献率为19.17%,降雨量的减少对入黄径流锐减的贡献率为20.81%,而气温、风速等气象因子的变化使汾河入黄径流量增加。
其他文献
蜗壳结构是水电站厂房结构中的重要部分,其结构复杂,受力特点各异。随着西部水电大开发的不断深入,高坝、大库、大型机组越来越多,水电站机组的单机容量越来越大,蜗壳的HD值也急剧
党中央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对于我国实施“西进”战略、扩展国际发展空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它涉及全体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不仅是全体中华
红豆杉,又称“紫杉”,是红豆杉科(Taxaceae)红豆杉属(Taxus)植物的总称,因其含有高效抗癌成分紫杉醇而倍受关注。除紫杉醇外,红豆杉中含有的黄酮和多糖等也具有一定的抗氧化
依托南方丝绸之路,建设一条纵贯西安-成都-昆明直至东南亚、南亚的南方丝绸之路经济大走廊,将其打造成中国沟通内外的对外开放大走廊、纵贯南北的西部开发大走廊、促进民族团结
本文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笔者将探讨该倡议(潜在)的地理范围。这个范围也体现了中国区域外交政策,尤其是中国与欧亚国家关系的调整模式。其次,笔者想强调“丝绸之路经济带”
从历史的视角加以审视,云南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作用。这种地位与作用概括而言,就是:肩挑两洋,路连陆海,开放门户。云南之所以能成为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枢纽和开放前沿,主要得益
中国现代丝绸之路构想是由一系列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密切联系的战略思路集合而成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解决的是中国与泛欧亚大陆陆上各国和各地区的大区域经济合作问题;“
草地景观的美学价值评价是旅游开发的前提。因此,本文以喀纳斯山地草甸为研究对象,将12个核心景点山地草甸群落按照不同的旅游干扰的强度分为4个层次,采用美学价值评价法测定
学位
在河流上修筑围堰,改变了河流局部的断面形态,干扰了天然水流流动,从而引起工程河段的水文、水动力、泥沙、水质等要素发生变化,对区域防洪排涝、河床演变、水环境、水景观等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