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明和扩散,人类社会经济、工作和生活方式正在因为其所带来的信息化而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当人们正在享受新技术带来的便捷时,同时也产生了很多社会问题,“数字鸿沟”就是一个突出的问题。不同国家、地区、行业、企业、人群之间由于信息、网络技术发展、应用程度的不同以及创新能力的差别造成了信息贫富分化的现象,而且由于信息技术发展不平衡,这种分化现象愈加明显。为了能够正确判断数字鸿沟发展现状及趋势并进一步制定相关政策,世界各国都在研究数字鸿沟的测算方法以衡量各国现状并采取相应措施以缩小数字鸿沟。数字鸿沟的测度研究来源于信息化发展水平的研究。准确地测度信息化发展水平,针对现状有效的提高信息化水平是影响跨越数字鸿沟效果的基础,而现阶段大部分对于信息化水平进行研究的学者关注的焦点只是停留在信息通信技术的整体接入水平和人均使用状况,却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先进信息通信技术的接入如何有效的影响人们对于技术的使用并能够将其转化为有效的信息与知识的优势。社会信息化发展作为一个综合系统工程,系统的投入产出效益如何将影响信息化的水平,恰当可行的政策策略也是以正确评估投入产出效益为前提的。那么如何将系统的各种投入进行有效合理配置来实现系统最佳效益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问题。本文从经济学的生产率角度出发,分析服务业生产率的基础理论和测度理论及方法,并以此为理论基础,探讨信息产业生产率的形成机理,提出信息生产率的概念,通过对国内外学者信息化指数研究成果和文献的总结,恰当合理全面的选择信息生产率评价指标,建立信息生产率的测度模型并通过生产率前沿评价法数据包络分析法(DEA,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分析模型,结合信息生产率的模型对我国各省份2002-2008年信息生产率的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并根据测度结果分析影响我国各省份信息化生产率的关键因素,提若干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供政府相关部门在制定相关战略时进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