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在金融市场风险模型中,研究家庭资产配置问题,涉及投资、消费、参与养老保险、寿险购买和住房购买等金融行为.理论方法包括最优停时理论,随机最优控制理论,Lagrange动态问题的求解方法和鞅方法.考虑了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ⅰ)具有消费习惯形成和通胀风险的家庭资产配置问题;(ⅱ)主观生存信念和习惯差异下的家庭金融决策问题;(ⅲ)具有遗产动机和最低业绩需求约束的养老金的资产配置问题;(ⅳ)以家庭购买住房为目标的投资消费决策问题;(ⅴ)基于消费习惯形成的住房、消费、投资决策问题.具体内容如下面所述.首先研究了一个家庭中,代理人面对通胀风险和死亡风险,进行投资、消费及购买寿险的决策行为.模型中假设代理人可以投资于风险资产,指数债券和股票,并考虑了代理人的消费习惯形成.指数债券对冲通货膨胀风险,人寿保险对冲死亡风险.代理人的目标是最大化消费、遗产以及终端财富三者效用和的期望,其中来自消费的效用是消费超过最低消费水平的部分,而最低消费水平由习惯水平确定.通过应用动态规划方法,本文给出并证明了验证定理,进一步获得了值函数,最优消费投资策略和最优寿险保费支付的解析表达.数值结果揭示了,消费习惯和死亡力变化对代理人的金融行为有重要的影响.尤其,本文发现预期通胀率和消费习惯对最优策略的影响是相互作用的;增加死亡力会增加寿险购买的需求;其他参数对最优策略的影响也受约束于消费习惯和死亡力的变化.其次对上面模型进行了两方面的扩展.一方面,考虑了代理人在习惯形成中的“金钱幻觉”,即将名义消费误认为是实际消费.具体建模时,设定了两种类型的消费习惯形成,即实际消费习惯形成和名义消费习惯形成,并分别在这两种类型的消费习惯下,给出了实际消费习惯水平.另一方面,引入了主观生存信念的概念,用来描述代理人对长寿风险乐观或悲观的态度.最后得到了优化问题的解析解.数值结果表明,主观生存信念和习惯形成类型在代理人的金融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尤其发现主观生存信念、习惯形成的存在以及相对风险厌恶系数对寿险需求有影响.接着假设家庭成员参与DC(Defined Contribution)型养老计划,研究了 DC型养老金计划模式下的资产配置问题,内容涉及计划参与者的遗产动机、退休前的工资流、退休后的最低生活保障和基金管理者的最低业绩需求.既考虑了计划参与者的利益,又兼顾了基金管理者对业绩的基本要求.建模时,假设养老基金可投资于无风险资产、指数债券和股票.基金管理者的目标是最大化终端盈余(即养老金账户的终端财富超过养老金计划参与者的最低生活保障的部分)的期望效用.应用Lagrange方法,本文得到了最优终端盈余,进而得到了最优终端财富;同时利用鞅方法,得到了最优投资策略和财富过程.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数值算例,考察了一些重要参数对最优投资策略的影响.结果发现遗产水平、最低业绩水平、贡献初值、最低生活保障初值和财富初值都会影响基金管理者对经济环境状态的判断,进而影响其投资行为.然后研究家庭的投资、消费和购买住房的决策问题.模型中,家庭拥有随机收入,可以投资于风险资产和无风险资产,并计划购房用于居住.买房时,要求家庭支付住房总价的一部分作为首付款,余款可通过贷款融资.购房前,家庭的效用来自消费;购房后,家庭的效用来自消费和住房.家庭的目标是最大化期望贴现效用,寻求购房前后最优的消费投资策略,最优的购房时机及最优的住房面积.在求解过程中,本文首先把目标问题转化成了一个最优控制问题和最优停时问题的混合问题,在此基础上,得到了问题的解.数值结果表明,时间偏好和消费偏好对最优策略有重要的影响.同时,本文发现人力资本为消费和投资提供了资金,还贷支付降低了消费和投资需求;首付比例的增加降低了购房前的消费需求,却增加了购房后的消费需求.最后在考虑家庭的消费习惯形成的前提下,研究家庭投资,消费和购房等的金融行为.模型中,假设家庭可投资于一个无风险资产和一个风险资产,风险资产的价格服从几何布朗运动.方法上,首先用动态规划方法得到买房后的值函数及消费投资策略,然后得到了最优的住房面积,在此基础上,将问题转化为一个最优控制问题和最优停时的混合问题,求解对应的变差不等式得到了购房前的最优投资消费策略,购房前的值函数以及最优的购房时机.数值结果分析了影响最优控制及值函数的主要因素,凸显了时间偏好、消费偏好和消费习惯形成对家庭金融行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