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近些年来,因为冠心病发病率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PCI指的是沿动脉伸一条小管通往心脏,在冠状动脉内植入支架,从而开通狭窄甚至闭塞的血管,改善其收窄的情况,是目前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方法。目前,准确评价手术前后左心室室壁运动功能的变化,以及探讨PCI的疗效,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二维斑点追踪成像(two-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2D-STI)技术是在斑点追踪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评价室壁运动优势的新技术。目的:通过运用二维斑点追踪(2D-STI)技术,来评价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左心室局部及整体的功能。方法:选取67例CHD患者和34例对照者,其中CHD患者根据是否有心肌梗死分为A组(心绞痛组,36例)和B组(心肌梗死组,31例),于PCI术前、术后一周、术后1月、术后3月、术后6月分别对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运用2D-STI技术收集患者左室六个壁心尖段、中间段以及基底段的整体纵向峰值应变(GSL)、舒张早期纵向峰值应变率(SrLe)和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值(SLs)数据。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A组和B组患者进行PCI术之前心肌缺血的节段低于对照组(P均<0.05);2.与接受PCI治疗前相比,患者在接受PCI治疗后一周、1月时,相应节段的GSL、SrLe和SLs值没有明显的变化(P均<0.05);3.与接受PCI治疗前相比,患者在接受PCI治疗后3月、6月时,相应节段的GSL、SrLe和SLs值均有所提高(P均<0.05),其中接受PCI治疗后6月时数据变化较为显著,而且A组患者数据变化较B组更明显。结论:CHD患者在接受PCI治疗后,心脏左室的功能能够得到有效的改善。而运用2D-STI技术可以客观、定量的评价PCI治疗前后心脏左室的功能的变化,从而为评定PCI治疗的疗效以及CHD的预后提供了一条无创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