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故事与纪录之间——贾樟柯电影的形式探析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abc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贾樟柯,一个以电影民工身份自称的导演,所拍的电影轰动了世界影坛,让世界对中国电影有了新的认识。贾樟柯的电影有自己独特的讲述方式和呈现形式,展示了中国银幕上被忽视的小城镇景观。从第一部短片《小山回家》到2010年的《海上传奇》,贾樟柯拍了十部影片(其中不包括片长较短的纪录片如《狗的状况》、《公共空间》等)。贾樟柯的每部影片都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得过奖项。他的电影没有传统意义上我们对电影的期待,没有悬疑和强烈的戏剧冲突,只是一种平淡的讲述。  文章除绪论和结语部分以外,一共分为三章。第一章主要是分析贾樟柯其人,并且从贾樟柯特殊的人生经历中观照出其生命美学的视野。因为电影是导演拍出来的,是导演的作品。这个作品中必然包含着导演个人独特的人生观、世界观和美学倾向。一定的美学观念,决定了电影的呈现形式。所以美学观念是贾樟柯电影拥有独特形式的源泉。第二章重点分析贾樟柯电影的形式,以波德维尔的电影形式论作为参考。对电影形式的两大组成系统:叙事系统和风格系统,分别进行详尽的论述。叙事在贾樟柯的电影中表现为独特的故事母题和行走的生命,风格则表现为具体运用电影技术方面。通过对这两个部分的分析,得出贾樟柯电影是一种游走在故事与纪录之间的形式风格。第三章则是对贾樟柯本人的电影观念和通过电影传达的对世界的看法做一个系统论述,这种论述仍然是立足于贾樟柯的电影。由此得出在贾樟柯看来被遮蔽的世界和被遮蔽的电影的结论。被遮蔽的世界,主要表现在对这个社会组成部分中某个群体的忽视,并且把这个群体定义为边缘和底层。被遮蔽的电影,主要表现在银幕上缺失一种对生活常态的表现。  在十几年的电影之路上,贾樟柯始终坚持自己的电影观念和态度。而且从未给自己贴标签,也不限制自己拍电影的风格和趋向。一切皆因电影而生,而电影因其心而生。所以对待电影,他会遵从自己的内心。在电影“江湖”中,贾樟柯就像是一个快意恩仇任我行的侠客。拿着自己对电影认识的这把“宝剑”,披荆斩棘,一路向前。
其他文献
宜兴紫砂壶是陶瓷茶器之一,也是中国陶瓷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宜兴天然的矿产资源和江南茶区丰富的阳羡茶资源,为紫砂壶的诞生创造了丰厚的物质条件。紫砂壶是反映时代风尚的产物,不
期刊
期刊
智障儿童的教育是一种生存教育,缺陷补偿是现代特殊教育中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音乐教育能够很好地调节智障儿童的情感,补偿他们的身心缺陷,促进他们肢体的协调发展。本文以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