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神经重症患者脑电生理定量指标发病或病情加重14天内动态演变过程,以评估患者病情变化情况;探讨脑电图(EEG)分级、定量脑电图(QEEG)指标、体感诱发电位(SEP)分级、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分级及联合指标对神经重症患者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价值,为临床及时评估重症患者的脑功能变化、指导治疗及预测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在开滦总医院神经重症加强治疗病房(NICU)住院治疗且存在意识障碍的神经重症患者,记录发病或病情加重3天内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以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Ⅱ)、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等评分以评价患者临床病情轻重。2分别于发病或病情加重3天内、7天、14天进行常规EEG检测,并进行定量转换,记录各项定量指标如脑对称指数(BSI)、患侧及健侧的α波指数、慢波指数及δ波绝对功率、θ波绝对功率、β波绝对功率,探讨各定量指标14天内动态演变过程,以揭示神经重症患者病情变化规律,并分析各定量指标对患者病情及预后判定价值。3于发病或病情加重3d内记录常规EEG的Synek分级和Young分级情况;同时行脑诱发电位检测,包括SEP和BAEP,分别记录体感诱发电位的Judson分级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Hall分级;并将EEG分级与脑诱发电位分级组成联合指标,研究EEG分级、脑诱发电位分级及联合指标对神经重症患者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价值。4于患者发病3个月进行随访,记录其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判定患者预后,探讨脑电生理各指标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1于发病或病情加重3天内进行EEG、SEP、BAEP检测患者共61例,包括单侧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患者26例、单侧大脑半球脑出血患者27例及双侧大脑半球病变患者8例;其中34例患者分别于发病或病情加重3天内、7天及14天进行连续EEG检测,包括12例单侧大脑半球脑出血、14例单侧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及8例双侧大脑半球病变患者;根据GOS评分判断患者预后,预后良好34例,预后不良27例。2连续检测单侧大脑半球脑出血患者不同时间点各定量指标的比较,3天内的BSI显著高于7天及14天,7d、14d组患者的健侧慢波指数高于3d内,7d组患者的健侧δ波绝对功率高于3d内,7d、14d组患者的健侧θ波绝对功率高于3d内;患健侧比较14d组α波指数健侧高于患侧,3d内组患者慢波指数、δ波绝对功率及θ波绝对功率患侧均高于健侧(均P<0.05)。3连续检测单侧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各定量指标不同时间点比较,7天时的BSI高于3天及14天,3天内患侧θ波绝对功率高于7天及14天(均P<0.05);患健侧比较7d、14d组患者α波指数、慢波指数、θ波绝对功率患侧均低于健侧,7d组患者δ波绝对功率患侧低于健侧,(均P<0.05)。4双侧大脑半球病变患者不同时间点各定量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左右侧大脑半球各定量指标比较也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5神经重症患者Synek分级、Young分级、患侧及健侧慢波指数、患侧及健侧δ波绝对功率、健侧θ波绝对功率、联合指标均与GCS评分呈负相关;Synek分级、健侧慢波指数、患侧及健侧δ波绝对功率、健侧θ波绝对功率、Judson分级、联合指标均NIHSS评分呈正相关;Synek分级、联合指标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均P<0.05)。6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GCS评分、APACHEⅡ评分、NIHSS评分、BSI、患侧及健侧慢波指数、患侧θ波绝对功率、Synek分级、联合指标在患者预后良好与否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IHSS评分、BSI、联合指标对预后有影响(均P<0.05),NIHSS评分、BSI越高及联合指标不良,患者预后不良的可能性越大。ROC曲线比较联合指标、NIHSS评分、BSI对神经重症患者预后预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0.07,0.87±0.04,0.72±0.07,对预后预测的敏感度分别为63%、89%、67%,特异性分别为88%、71%、71%,准确度分别为61%、79%、69%。结论1单侧大脑半球脑出血患者和单侧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在发病或病情加重14天内的QEEG定量指标有其特征变化特点,且脑电慢波活动是导致神经重症患者双侧大脑半球功率及对称与否的主要因素。2脑电生理定量指标、EEG分级、联合指标与神经重症患者早期临床评分及预后具有相关性,在评估神经重症患者病情轻重及预后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且联合脑电生理检测可减少单一脑电生理检测的局限性,明显提高对神经患者预后评估的特异度,从而为临床评估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提供一定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