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工草地肉牛放牧系统优化是根据放牧系统指标设计、技术操作设计和实验监测系统的监测结果,对放牧系统进行诊断分析,找出技术决策和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方案,并继续在实验监测系统中实施新的优化方案和系统监测,对放牧系统进行逐步的优化设计和实验监测,并与设计指标对比,直到优化达到指标要求为止。 该研究在滇东北的云南省肉牛和牧草研究中心(简称XSBC系统)及云南省种羊场(简称ZYCBC系统)进行。目的是为云贵高原草地畜牧业持续发展建立人工草地肉牛放牧系统优化生产模式。研究在国家“六五”、“七五”和“八五”攻关项目的基础上进行,采用组分研究与系统监测、模型运用与实验研究、单项突破与系统优化相结合的方法,以云贵高原最常见的草地类型一白三叶、鸭茅混播人工草地和适合我国南方草地放牧饲养和品种改良的理想肉牛品种—短角牛和三元杂交牛(BMY)为研究对象,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研究:1.在对人工草地肉牛放牧系统进行总体优化的基础上,收集大量国内外有关牧草生产、肉牛生产、放牧管理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大量基础资料,从系统角度研究出一套完整的肉牛生产的指标管理体系,以对影响放牧系统的各个因素进行定量化管理;2.根据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已取得的科研成果,结合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的研究,对国外成熟的人工草地放牧系统监测、分析技术和方法进行探索、移植和改进,建立一个完备的中国南方人工草地放牧系统定量监测体系和与之相适应的监测方法;3.按定量监测体系和监测方法对人工草地肉牛放牧系统进行监测;4.对监测结果进行动态分析和信息反馈,并与指标管理体系进行对比分析,及时进行优化调控。研究结果如下: 1.首次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有关土壤肥力、牧草生产、肉牛生产、肉牛繁殖性能、 放牧管理和技术操作的指标管理体系,依据这套指标管理体系成功的对影响肉牛放牧 系统的各个因素进行了定量化管理。 2.载畜量、家畜采食量、家畜繁殖(产羔、产犊期)、牧草生长和放牧管理是影响 牧草生产、家畜生产和畜产品的五个关键组分。人工草地放牧系统定量监测的基本项 目为气候、土壤、草地牧草生产、家畜生产、放牧管理和经营管理等6个方面。 3.XSBC系统和 ZYCBC系统牧草生长速率从 1998年至 2000年逐月提高,其生长 曲线均呈明显的单峰曲线变化。ZM月为两个系统牧草生长低谷期,从4月份开始牧草 生长速率逐渐增加,6月份牧草主长进入旺季,ZYCBC系统于7月份达到生长峰值, XSBC系统在8月份达到生长峰值。XSBC系统从9月份开始、ZYCBC系统从8月份 开始牧草生长速率急剧下降。 4.XSBC系统和ZYCBC系统从1998年到2000年牧草年产量逐年增加。至2000 年,XSBC 系统牧草年产量达83!4kgDNUllm’,ZYCBC系统牧草年产量达8782 kgDNUllm’,均超额牧草产量指标(7000—8000 kgDNUtlm’)。XSBC系统 10月至翌年 3月、ZYCBC系统10月至翌年4月,牧草月产量逐月下降,导致冬春牛只体重下降, 需要补饲。 5.白三叶一鸭茅混播人工草地肉牛放牧系统理想的草地牧草现存量在 1200一 3000kg DM/hln’范围内。至2000年,XSBC系统和ZYCBC系绞各月草地平均牧草现 存量达到或接近指标水平,但此两种系统夏秋时期草地平均牧草现存量都超过指标, 而冬春饲草不足,需作“削峰填谷”的调节。 6.草地组分是影响草地质量的重要因素。至 2000年,XSBC系统和 ZYCBC系统 混播草地各月白三叶与鸭茅比例稳定在1:2左右,死物质比例趋于正常,此两种系统混 播草地质量逐年提高。 7.XSBC系统高、中、低产人工草地碱解氮提高2倍多,高、低产人工草地有机 质含量有所下降,中产人工草地有机质含量有所增加,2000年高、中、低产人工草地 土壤有机质含量在 1.69%一2.96%;高中产人工草地速效磷减幅达 29%一 48%,低产 人工草地速效磷略有增加;高中低产人工草地速效钾提高2倍多;高中低产人工草地 速效磷都在7fiX 10-‘,速效钾都在128—181X 10-‘,土壤供磷能力属中等水平,土 壤供钾能力达中上水平:高中低产人工草地平均土壤州值由1四8年的4.go提高到2000 年的5.53,但仍未达到豆禾混插草地理想pH值5.66.5。ZYCBC系统人工草地土壤pH 值 5.83,适合豆禾混播草地生长发育;碱解氮 256.6X 10-‘,有机质 5.32%,速效磷 30,4 2 X10-‘,速效钾205.SX10‘,土壤氮、磷、钾供应能力属中上水平。 8.XSBC系统和ZYCBC系统各项繁殖性能指标逐年提高。XSBC系统三年平均繁 殖成活率 82%,平均产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