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谐的人际关系不仅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关键。构建起大学生的和谐人际关系,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所在。大学生掌握了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方法,将来在走上社会后,通过这一群体的影响,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加速实现。大学生人际关系建立、维持和发展的任务主要是由高校担任,人际关系建立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因而需要全社会各阶层群体坚持不懈的努力。近十多年以来,有关我国大学生人际关系存在问题的国内研究成果颇多,众研究者从各种角度分析研究了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教育,用于指导大学生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决策建议也不少,但是,高校的莘莘学子由于人际关系处理不当而酿成了惨剧仍一再发生,这警示着我们: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研究着重在指导对策方面下功夫,以期起到指导大学生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目的。基于对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关注,笔者对广西师范大学学生的人际关系开展了实证调查,针对调查所获的数据进行了研究。根据对大学生心理发展影响的主要对象,归纳得出顺序为父母、老师、同学、网友为他们的主要交往对象。众所周知,人际关系的形成离不开交往动机、交往形式、交往中应对分歧模式以及交往时的宽容品质等四方面的作用。因此,为了更好的调查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现状,本研究在设计调查问卷时,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在面临不同交往对象时的四个测试指标的差异,以获得更为科学准确的数据。根据实地考查,分析出大学生人际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同时,在总结前人研究的成果上,较为系统全面地从高校与学生两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注重在技巧方法方面的教育,对前人的研究是个重要补充,有一定的创新性。对高校管理者在和谐大学生人际关系教育中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本研究在综合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从分析现状入手,归纳分析了大学生人际关系失谐的成因,提出针对性决策。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相关概念的界定和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大学生的意义。理清了人际关系、大学生人际关系以及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内涵,并阐述了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大学生的意义。第二部分是理论来源和依据。首先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关于人的本质与社会关系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入手,指出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哲学依据;然后结合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人际和谐理念,如儒家的“仁爱”“诚信”“忠恕”“和而不同”等思想,解释和谐人际关系应该具有的一些特征,从而为构建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奠定目标内容;再次,借鉴近代国外学者的人际关系理论:社会交往理论、符号互动理论、场合交往理论、交往行为理论、人际交往需要理论等等,为大学生构建和谐人际关系技巧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和理论指导。第三部分是当今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现状。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状态喜忧参半。和谐现状主要表现为:交往范围较广,主动交往意识加深;舍友关系总体上相处愉快;师生关系总体协调;亲子关系状况良好,大学生相对独立;大学生的交往动机端正。而失谐的现象主要有:部分大学生与人交往缺乏深度;与老师交往缺乏真诚;与人交往期望值过高;交往形式带有功利主义色彩,存在交往虚拟化倾向;存在个人主义倾向;部分内向大学生交往障碍突出六个方面。第四部分是大学生人际关系失谐的主要原因及分析,客观原因为社会风气、校园环境、家庭教育;主观原因为大学生的人际认知、情感和能力障碍等。第五部分是构建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决策,分别从高校、学生本人两方面提出建议。学校方面: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加强班集体建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用;辅导员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人际关系问题;从人的心理需求角度去调整大学生人际关系等。学生个人方面的建议:加强教育,使其正确认识和谐关系的意义;形成合理自我概念;掌握人际交往的原则;学习掌握人际交往技巧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