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汶川地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影响了万千生命。那么,汶川地震的经历对于地震致残后又成为社会工作者的个体产生了何种影响?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这一特殊群体的生命历程,探讨其自我认同、专业认同与职业认同之于自我发展和专业服务的影响,也可以为地震致残者自我认同的重建提供借鉴。本文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以生命历程理论为研究视角,旨在以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地震这一特殊生命事件为核心,通过了解地震致残社会工作者的生命历程,探寻这一特殊群体学习社会工作专业、从事社会工作职业的内外部动因,了解其专业和职业选择的偶然性与必然性。研究发现,地震经历促进了研究对象对社会工作的专业认同。震后的受助经历使她们对“助人”的理解更加深入,而专业学习与实践的经历使她们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了解进一步深入,尊重、接纳等价值观以及助人自助的理念让她们觉得社会工作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专业,因而更具专业认同感。研究的第二个主要发现是,地震经历在带来伤痛记忆的同时,也激发了自我认同的重建。随着对社会工作的助人内涵了解程度的加深,研究对象愈加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对于需要帮助的人更具使命感,认为自己曾经接受过别人的帮助现在又去帮助别人,是在“传递爱”。研究还发现,地震经历还间接促进了研究对象的社会工作职业认同。震后的受助经历不仅使她们对“助人”的理解更加深入,也使她们有机会较早接触到社会工作职业和行业,获得更多与公益相关的人脉与社会资源;与此同时,自身的残疾与受助的经历也使她们更容易同理受助者,这是其他未有过相同经历的同事所不具备的。而更好的工作表现也使她们获得了更多的来自同学、同事、老师、领导等各方的认可,从而提升了她们的自我认同,也进一步提升了她们对于职业和行业的热爱与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