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人多地少,耕地承载力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人地关系十分紧张。随着昭化区城镇化进程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为了改善居住环境,很多农村居民争相建新房,农村居民点数量逐年增加,农村住宅修建处于无序建设的状态,导致大量耕地被占用,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面积过大、空间布局散乱等问题突出,人地矛盾日益尖锐。因此,对农村居民点用地进行集约利用评价,开展土地整理,对提高农民生活居住质量、改善村容村貌、坚守耕地红线、推进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昭化区南部11个乡镇为研究对象,在吸取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采用实地调查、空间分析、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研究区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为政府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农村居民点用地指标提供依据和参考。结合昭化区社会经济概况,对昭化区南部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的现状情况及土地利用特点进行分析。根据昭化区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以及实地调查情况,研究区农村居民点在建设用地中所占比重较大,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存在以下特点:居民点数量较大、布局较分散;人均、户均居民点用地面积较大;居民点废弃及空置现象较为普遍。在ArcGIS等技术的支撑下,采用景观格局指数法,从居民点规模、空间分布及形态特征3个方面选取景观格局指标,以乡镇为单元,对昭化区南部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布局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农村居民点整体上呈现出规模较小、空间布局分散的特点。依据前人研究成果,结合昭化区南部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现状情况及空间布局特征,从自然环境及区位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土地利用因素3个方面综合分析影响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的因素。自然环境与区位条件影响因子主要为海拔、坡度、交通条件、水源条件;社会经济因素主要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农村常住人口比例、农村居民点人口密度;土地利用因素主要为人(户)均居民点用地面积、耕地承载力、生态用地承载力。以研究区各乡镇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特征及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分析为基础,从空间布局紧凑度、土地利用强度、土地投入强度、土地产出效益四个层面选取指标建立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并对评价指标体系合理性进行检验,采用极差标准化法对评价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运用变异系数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以乡镇为单元,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计算昭化区南部各乡镇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并对各乡镇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分区。集约利用水平分区结果为:集约水平较高区乡镇为虎跳镇、太公镇;集约水平较低区乡镇为张家乡等5个乡镇;集约水平极低区乡镇为黄龙乡等4个乡镇,研究区居民点集约利用整体水平较低且乡镇间空间差异较大。最后采用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测算各乡镇2016-2025年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理论潜力,并通过修正系数对理论潜力进行修正,测算研究区各乡镇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现实潜力,并对现实潜力大小进行分区,为昭化区南部农村居民点整理提供依据。潜力分区结果为:一级潜力区乡镇为柏林沟镇等3个乡镇;二级潜力区乡镇为黄龙乡等5个乡镇;三级潜力区乡镇为虎跳镇等3个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