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冲突与空间重构:空间理论关照下的《爵士乐》

来源 :西安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jji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自1993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来,在文学领域得到了极大的关注。她十分关注在白人主导的美国社会中黑人的实际生活及心理状况,因此她创作了许多有价值的作品来揭示了这一个社会问题。《爵士乐》是莫里森的第六部小说,也是她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作品。这部小说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它生动地展现了美国黑人从南向北移民时所经历的困境和痛苦,并深刻揭示了在这样一个迁移的过程中,白人主导的价值给黑人在精神和心灵上所带来的破坏性影响。在当代文学研究中,空间视角成为解读文学文本的一个新的焦点,尤其是在离散文学研究中更为凸出。本文作者将从空间理论视角出发,以美国黑人的精神空间和文化空间为立足点,对托尼·莫里森的小说《爵士乐》进行更深层次的解读,结合主人公的成长历程来揭示造成他们身份缺失的重要原因,图绘小说人物在都市空间中经历分裂、异化与重组,最终达成群体内部和解的过程,分析黑人社会空间的位移与黑人身份建构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而探讨黑人社群空间的瓦解与重建并从文本中有效地寻求非裔美国人实现空间重构的真正途径。旨在说明,在纷繁复杂的都市生活中,美国黑人能够通过建构自己的精神空间来实现其群体的生存与发展。全文共分六个部分,分别为引言、文献综述、理论框架、《爵士乐》的空间冲突、《爵士乐》的精神空间重构和结论。
其他文献
在通信传输通过中,信号损耗对通信传输缆线的接续距离及通信传输系统的扩容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是通信传输质量的重要保证。但是通信信号在传输的过程常常会出现衰减的现象,导致通
本文详细介绍了制作VFP应用系统安装盘的过程及涉及的几个基本概念,所介绍的内容可作为VFP教学时指导学生上机实践的例题.
“洞天福地”是起源于道家的术语,后被广为流传和引用,对“洞天福地”的深入研究意义深远。它对景观以及园林设计影响之大可追溯到唐代或者更久远的以前,直到今日,它所体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