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脑血管病已成为当今危害人类,特别是中老年人健康的重症疾病之一。在世界与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加速的情况下,脑卒中的危害性亦必然日益突出,因此,脑卒中的防治已是目前公共卫生领域最受关注的健康问题之一。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远高于出血性卒中。随着对缺血性脑卒中研究的深入,发现脑缺血后相当部分的血管能自然再通或溶栓治疗后血流恢复再通,但随之出现再灌注损伤。炎症反应是造成缺血再灌注后脑损伤的主要原因。炎症反应的关键步骤是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外渗,当内皮功能异常时,黏附分子表达过度增加,并从内皮表面脱落,以可溶形式存在于血清中并能够被测定,ICAM-1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重要作用。本实验应用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电针对ICAM-1介导的脑内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的影响,探讨早期针刺治疗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 方法 采用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缺血0.5h再灌注24h),电针组(缺血0.5h再灌注24h模型加电针)。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MCAO缺血再灌注模型,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参照Zea-Longa评分标准。电针组取百会、水沟穴,采用疏密波,频率4Hz/16Hz,每次持续刺激30分钟。随相应时相,部分大鼠以10%水合氯醛足量麻醉,采用4℃4%多聚甲醛200ml(含0.1%DEPC)心脏灌注固定,迅速取脑,在视交叉平面前后2mm处将脑冠状切开,留取中间部分置于4℃4%多聚甲醛固定液中过夜,将固定后的脑组织进行常规上行脱水、二甲苯透明后石蜡包埋。分别应用HE、TUNEL染色、免疫组化SABC方法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侧脑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缺血侧皮质和基底节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数、ICAM-1蛋白、Bcl-2蛋白、c-fos蛋白的表达及电针对其的影响。用计算机图像分析仪(HPIAS-100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千屏影像公司产)对各组TUNEL染色阳性、ICAM-1、Bcl-2、c-fos阳性的微血管计数分析。随相应时相,部分大鼠摘除眼球后取血2ml置于室温下待血液凝固后,4℃3000rpm离心10min,分离血清,以ELISA法检测血清中sICAM-1的含量;部分大鼠采血后断头处死在冰块上迅速取缺血侧脑组织,匀浆,用磷基转移片法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