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盘射频消融热凝的不同穿刺径路(经腰椎后路小关节内侧椎间隙入路对比侧入路经腰椎安全三角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单侧型)60例,所有患者均有腿痛伴或不伴腰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CT或MRI和临床症状、体征相符合,并进行椎间盘造影能复制出疼痛者。椎管狭窄和椎间盘突出钙化者除外。病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实验组):经腰椎后路小关节内侧椎间隙入路靶点穿刺;B组(对照组):侧入路经腰椎安全三角穿刺。每组30例。穿刺成功后连接射频仪,用同等的射频温度和时间治疗,观察手术后急性疼痛评分、直腿抬高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月、3月、用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分标准,6月后用改良Macnab标准来评定手术效果。
结果:
1、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椎间盘突出间隙及类型、术前VAS评分、直腿抬高角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A组术后当时、2d、3d及出院时VAS评分分别为0.5±0.9、1.3±1.3、1.2±1.3、1.0±1.2;B组术后当时、2d、3d及出院时VAS评分分别为1.2±1.1、2.0±1.0、2.1±1.0、1.9±1.3,A组四时间点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
3、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的直腿抬高角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A组术后第1d、2d及3d直腿抬高角度分别为68.8±7.7、70.2±8.8、71.3±8.6,B组术后第1d、2d及3d直腿抬高角度分别为64.7±7.6、65.7±7.2、66.5±7.8,A组三时间点的直腿抬高角度明显高于B组(P<0.05)。
4、两种入路治疗均有效。按手术评分标准评定,A组术后1月、3月、6月分别为16.50±2.71,16.73±3.05,16.80±2.96,B组分别为15.00±3.02、15.00±3.04、15.17±3.05。A、B两组术后1月、3月、6月的手术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1)。B组术后后1月、3月、6月的手术评分均较A组评分明显减少(P<0.05)。按改良Macnab标准评定,A组术后6月的治疗优良率为86.6%,明显优于B组(63.3%,P<0.05)。
5、除A组患者有3例(10%)发生轻微头痛外(术后3天消失),两组均无恶心、呕吐等其他并发症发生。
结论:经皮椎间盘射频热凝靶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经腰椎安全三角射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均有效,但优良率前者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