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一直是一个礼仪之邦,是一个具有人情传统的社会,“人情”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润滑剂。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情消费也出现了异化的特征。目前学术界对人情消费的研究涉及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领域,可以说成果丰硕。本文主要是站在社会学的学科角度来研究人情消费这一社会事实,侧重分析探讨现阶段人情消费出现异化特征的表现及原因、影响因素以及对农村社会和农民自身的影响。本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是我国东北长白山脚下的一个农村村庄,运用深度访谈的定性研究方法对该村庄家庭人情消费展开深入的实证调查,深入、全面分析了这个村庄的家庭人情消费异化的主要表现、产生异化的原因、影响因素以及对农村社会和农民自身产生的正负功能,进而提出引导农民合理化人情消费的建议与对策。本研究主要是通过三个部分的详细阐述来研究说明这一问题的。第一部分:系统梳理了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经济学这几个学科领域现有的研究成果,明确界定了“人情”、“人情消费”和“家庭”这几个概念,阐述了社会交换理论、实践观、功能理论的主要观点,并对研究方法做了明确的说明。第二部分:实证分析。对样本家庭人情消费的现状做了分析,得出呈现的是异化特征的结论,进一步分析了影响人情消费的因素以及它的功能。第三部分,基于以上的分析和总结,针对引导农民合理化人情消费提出建议与对策。通过这三个部分的分析研究,本研究发现,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的人情消费呈现出明显的异化特征,主要表现在:人情消费的名目由传统单一向多元化转变,频率增加;人情消费的形式由实物转化为货币,礼金数量不断增加;人情消费正在由原来的“仪式性”消费向“工具性”消费转变;“中间人”的角色日益突出。由于农村社会具有人情消费异化的“场域”与“惯习”,再加上农民生活上需要人情消费,这就形成了异化。家庭的人情消费并不是孤立的社会行为,而是与传统因素、现代因素结合在一起的。影响人情消费的因素主要有家庭的经济收入、村民的消费心理、家庭的人情圈与社会地位。这几种因素综合起来共同作用影响了人情消费的现状与发展。而近几年的人情消费对农村社会、农民自身发挥着不同程度的正负功能,经过调查发现,人情消费主要表现的还是负功能,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它的正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