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多数大中城市正处于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流动、城市呈无序蔓延发展,人地矛盾问题突出导致耕地农田被侵占、自然生态遭破坏、城市环境恶劣、能源浪费等问题,随着近年政府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力度加大,如何能在解决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与外来人口居住问题的同时兼顾做到节约上地资源、保护生态坏境和创造优质、宜居、便利、高效的住宅体系,是一项重要且有意义的举措,而国内这方面经验还略显不足,存在较多问题,因此我们要向优秀的城市案例学习和借鉴,而香港就是一个把城市发展与社会住宅建设完美结合并取得了成功的典范。香港虽然拥有惊人的超高密度的城市形态,但是它采取了港九中心与九个新市镇“分散化的集中”城市空间格局,实行多功能混合利用的土地使用政策,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保持城市整体开发低密度而保留大面积的绿色郊野,使得香港既有高密度城市的效率、集中、便利与丰富性,又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和舒适的生活空间,是一座努力朝着可持续方向发展的城市,而在香港形成今日独具特色的紧凑城市形态的过程中,公屋扮演了其中重要的角色。公屋从开始建设发展至今约六十年的时间,已形成一个规模庞大和实力强大的政府体系,不仅给社会有需要的家庭提供了安稳和能负担的居所,还营造了优良高质的居住环境,建立了一种新的生活模式。本文从紧凑城市的视角出发,首先浅析了香港形成紧凑城市形态的原因与所呈现出的紧凑城市特点,接着概括公屋的基本情况与政策制度,然后重点对公屋的建筑形态与规划结构进行解读,在公屋的建筑形态上,主要研究其平面与单体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分析每个时期的特点和形成原因,揭示其如何体现紧凑城市所倡导的经济、节约、集中、高效特质;在公屋的规划结构上,主要分析其建筑布局、设施配套与室外环境营造三方面的发展与演变,从中可看出随着社会的进步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屋的设计除了满足基本的居住与生活需求外,更注重于给居民生活带来更多的丰富性、便利性与舒适性,更注重于创造一个和谐共融、邻里守望、充满关怀的社区,更注重于采用符合成本效益的节能环保技术打造绿色屋村、创建可持续发展的住区。作为社会住宅,公屋不仅解决了香港三分之一人口的居住问题,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还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如带动了新市镇的建设,成功地把市区挤迫的人口分散到了新界,并且通过其建筑形态与规划结构的设计建造了新的社区和缔造出高楼大厦式的高密度居住环境,影响了城市面貌,也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使居民养成了一种具有可持续发展观的行为习惯,这对于实现紧凑城市理论所提出的最重要的目标——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