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础,随着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到2001年发生的“银广厦事件”、2005年“科龙事件”,信用风险越来越受到关注,信用风险已经成为各国金融机构面临的核心问题,它不仅直接影响现代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角落,也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发展。上市公司是现代经济的主体,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是金融风险的核心,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建立有效的上市公司信用风险判别方法是我国学者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分析《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意义,以及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比较国内外各种信用风险判别方法,构建了基于财务指标的Logistic信用风险判别模型,以2007年ST公司作为违约样本,运用非参数检验法、主成份分析法筛选变量,消除了多重共线性,得到变量的信用风险判别模型,并对2007年ST公司进行预测。本文内容安排如下绪论介绍本文选题背景及意义,综述了国内外研究信用风险量化的现状,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以及文章结构安排。第二章信用风险概述。首先对信用风险概念进行实质性的阐述,为本文提出研究对象的范围。之后,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及不足,引出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思考,为下文提出风险量化模型提供依据,奠定基础。第三章《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内容及影响。谈到信用风险的管理,不能不提到《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它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提出了规范性的要求,是全世界范围内,商业银行管理信用风险的依据,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提供了新思路。在此部分,首先介绍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内容,之后引出《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信用风险管理的要求,最后分析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影响及启示。通过对《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分析,在了解世界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趋势的基础上,探索适合我国的风险管理量化办法。第四章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现状及问题分析。通过前三章对信用风险的分析,了解信用风险实质,放眼世界商业银行对信用风险的管理经验,层层深入,一切的经验教训都是为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进步提高所做的准备。本章立足于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现状,面对我国商行信用风险管理的问题和不足,以期找到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信用风险管理办法。本章首先分析了我国主要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为下一章提出风向量化管理的具体对策提供切入点。第五章我国银行业现代信用风险量化管理研究。本章是本文的实证研究部分。构建了基于财务指标的Logistic信用风险判别模型,以2007年ST公司作为违约样本,运用非参数检验法、主成份分析法筛选变量,消除了多重共线性,得到变量的信用风险判别模型,并对2007年ST公司进行预测。回归结果发现,模型的解释指标主要集中在资本保值增值率、资本累计率、总资本增长率、每股净资产、总资产净利润率、每股投资活动现金流、市净率等指标上,上市公司和监管部门应更多关注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现金流量和发展能力、盈利能力、股东获利能力等方面以防范信用风险。它揭示了影响上市公司信用风险的关键所在,企业陷入信用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盈利能力,现金流量和发展能力,股东获利能力逐步恶化,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企业的发展潜力和经营管理水平的衰退,如果企业无法解决这些问题,企业最终将走向破产。模型对ST公司的估计有75%的判别正确率,对非ST公司的估计具有87.9%判别正确率,结论认为Logistic可以很好的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有助于有效检验我国投资者和上市公司所面临的信用风险,对于规范和监督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对于我国经济繁荣和持续发展具有重大作用。第六章根据前面章节的分析研究得出结论、提出建议及本文的不足之处。本文有以下创新之处:1.本文构建Logistic模型运用2007年316家上市公司数据,在数据选取上具有时效性,能够更准确的代表我国上市公司的风险现状,为模型提供更精确的拟合度。2.模型最终确定四个主成份:发展能力因子、盈利能力因子、现金投资能力因子、股东获利能力因子。这四个因子简洁、有效的为银行控制信用风险以及企业了解自己的信用水平提供了依据,为企业在日常经营中如何防止自己的信用风险提高提供了量化指标,有较强的现实意义。3.在结构上,本文立足本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实际情况,放眼世界借鉴《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推出以来世界各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量化管理的经验,由内及外,内外结合的提出建议,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