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目的:探索并研究交叉电项针对外伤性脑损伤昏迷大鼠的促醒作用。实验方法:选取体重为200~250g之间雄性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交叉电项针组、药物组。再根据12h、24h、48h时间不同分为三个亚组。采用自由落体法制作脑损伤昏迷大鼠模型,造模时有大鼠死亡则选取健康大鼠继续造模补充。造模成功后,交叉电项针组给予“交叉电项针”治疗,针刺大鼠双侧风池穴、翳风穴,进针深度约5mm,电针同一根导线的“+”极连接一侧风池穴,“-”极连接另一侧的翳风穴。波形选择疏密波,电流强度0.3mA,造模后4h开始治疗,每次治疗时间为30min,每12小时治疗1次。药物组采用醒脑静注射液0.2ml/kg腹腔注射,造模4h开始治疗,每12h治疗1次。模型组仅造模,空白组不造模也不做治疗处理,模型组和空白组应在交叉电项针组大鼠治疗时进行相应的抓取和束缚,以保证处理条件相同。各组分别在12h、24h、48h三个时间对大鼠进行转醒情况检测及行为学评估、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评分,评测之后立即取材,检测大鼠脑组织DA、5-HT含量。收集各组实验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实验结果:1.大鼠行为学评估及转醒情况方面在12h时,模型组清醒数量为1只、交叉电项针组清醒数量为4只、药物组清醒数量为2只,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24h时,模型组清醒数量为1只、交叉电项针组清醒数量为7只、药物组清醒数量为4只,各组转醒效果对比,交叉电项针组优于药物组及模型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48h时,模型组清醒数量为2只、交叉电项针组清醒数量为8只、药物组清醒数量为5只,各组转醒效果对比,交叉电项针组优于药物组及模型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评分方面在12h时,交叉电项针组、药物组与模型组组间比较在12h时改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上无明显差异(P<0.05)。在24h时,三组组间比较在24h时改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交叉电项针组分别与模型组、药物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药物组与模型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由此得出,交叉电项针组在24h改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上疗效显著,且疗效优于药物组。在48h时,三组组间比较在48h时改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交叉电项针组分别与模型组、药物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药物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得出,交叉电项针组在48h时改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上疗效显著,交叉电项针组与药物组均有疗效,且优于药物组。3.大鼠脑组织DA含量比较观察模型组12h、24h、48h大鼠脑组织DA含量发现,在脑组织损伤后,大鼠脑组织DA含量呈上升趋势。交叉电项针组与药物组均可降低大鼠脑组织DA含量水平,且交叉电项针组与药物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4.大鼠脑组织5-HT含量比较观察模型组12h、24h、48h大鼠脑组织5-HT含量发现,在脑组织损伤后,大鼠脑组织5-HT含量呈上升趋势。交叉电项针组与药物组均可降低大鼠脑组织5-HT含量水平,且交叉电项针组与药物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结论:1.交叉电项针对外伤性脑损伤昏迷大鼠具有促醒作用。2.与模型组比较,交叉电项针组和药物组均可起到促醒作用,交叉电项针组促醒作用优于药物组。3.交叉电项针促醒机制与其调节脑组织内DA、5-HT的含量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