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多样性对于自然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人口数量增长与经济快速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的开发与利用,导致生态系统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使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一步恶化。通过对生态系统各项功能进行合理、科学的评估,对于区域内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与维持自然系统的平衡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为相关部门的管理与规划工作提供科学参考。乌江流域中游遵义段喀斯特发育明显,流域内地势高差较大、流急滩多属于典型山地型流域,不但是整个乌江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长江流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与水源涵养地。本文以贵州乌江流域中游遵义段为研究区,基于RS与GIS技术,通过GIS空间分析计算研究区土壤保持土壤侵蚀变化,应用InVEST模型分别乌江流域中游遵义段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2017年五期的产水量、碳储存、生境质量功能进行动态评估。分析不同时期三项生态服务功能的空间变化特征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生态功能情况,最后综合各项生态服务功能进行重要性划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2000年-2017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和旱地为主,旱地主要转为林地与草地,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较为稳定,各地类面积变化波动较小。(2)2000年-2017年研究区土壤侵蚀以轻度为主,其次是中度侵蚀。随着退耕还林还草的实施,中度侵蚀、强烈侵蚀、极强烈侵蚀、剧烈侵蚀面积都有所缩减。(3)2000年-2017年研究区五期产水量空间分布均呈现有西南向东南方向逐渐增长的趋势。近17年间,研究区产水量总体上的变化趋势呈现先减少后增加,其空间分布与变化趋势特征与降雨量,地形、气温、植被覆盖有着直接的关系。(4)2000年-2017年研究区碳储存功能空间分布格局变化不大,碳储量值较高的区域主要位于研究区的中部与东南部,较低的区域主要位于西南部。近17年间,总碳储量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趋势。(5)2000年-2017年研究区生境质量空间分布格局变化较小,生境质量有所改善的区域主要集中分布在中部、北部、东南部区域。生境质量指数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常绿阔叶林生境质量指数最高,其次是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木林、草地。(6)对2000年-2017年三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综合生态功能重要划分,通过分析发现,产水量、碳储存和生境质量三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均为极重要的区域面积为30.13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0.15%,所在区域地势较高,且分布较为零散,主要集中在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