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族社会化是少数民族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使孩子成长为其所属民族群体中一员的过程,而文化社会化是这个过程中核心内容。文化社会化是指父母,尤其是少数民族父母教给孩子关于民族传统、历史的做法,包括促进孩子了解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并强调群体自豪感的行为。有观点认为,在中国,回族学生的汉语教育水平相当于甚至超过汉族学生。回族文化传承的核心是伊斯兰文化的传承,父母向孩子传递的这种文化社会化信息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显著区别。回族这种独具特色的文化社会化可能是导致回族学生学校学业水平较好水平的重要因素。本研究编制了回族文化社会化量表来探索回族青少年的家庭文化社会化的结构,以及回族文化社会化与回族青少年学业表现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研究1的目的是编制《回族青少年文化社会化量表》。选取了108名回族初中生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对问卷进行整理后,得到量表初步题项,请9名回族专家对题项进行评估、修改,最后获得59个题项量表。再选取了297名回族初中生对量表进行预测,并对预测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获得五个成分。由于知识维度在此次测试中未被观测到,所以在59个题项量表中加入知识维度的题项,重新选取了353名回族初中生再次进行预测,并进行探索。最终获得37个题项的量表,包括五个维度:品德指导、日常行为规范、求知态度、宗教行为规范、待人处事规范。五个因子一共能解释52%的变异,各项目的载荷处于0.42~0.96之间。量表的总信度为0.77,各因子的信度在0.75~0.94之间。量表信效度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要求。研究2采用《文化社会化量表》、《民族认同问卷》、《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学业表现量表》等,选取了292名回族初中生,考察文化社会化对学业表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回族家庭中,父母对青少年进行的回族文化社会化对学业表现有直接的促进作用,民族认同在其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父母的情感温暖对文化社会化影响学业表现的过程起到了调节作用,父亲或母亲情感温暖得分越高,文化社会化促进学业表现的作用就越大;但父亲的情感温暖得分较低时,文化社会化对民族认同的促进作用反而越高。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回族早期青少年的文化社会化有五个维度,分别为:品德指导、日常行为规范、求知态度、宗教行为规范和待人处事规范。2.文化社会化直接对回族青少年的学业表现产生正面影响,而民族认同在文化社会化影响学业表现的关系只起到部分中介作用。3.回族父母双亲高情感温暖的教育方式都会增强文化社会化对早期青年学业表现的正面作用。4.父亲低情感温暖的教育方式增强了青少年的民族认同,但对学业表现并无显著影响,父亲低情感温暖的教育方式对回族青年的民族认同有特殊价值。因此,对于聚居地的回族儿童来说,家庭文化社会化对学业表现的影响不需要通过增强民族认同才能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