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游记》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在世界各国也很受欢迎。同时,《西游记》原著也被各国大量地改编成儿童读物,并受到各国儿童的喜爱。儿童版本西游记,作为多数读者最早接触的《西游记》文化载体,对西游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论文将儿童书作为研究对象,展开研究。人物形象是小说创作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在《西游记》登场的主要人物中,本论文仅对前五十回出现的作为取经核心人物的玄奘,以及取经途中大展身手的悟空形象进行研究,从而探讨《西游记》原著(吴承恩著,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中出场的玄奘以及悟空形象在中国儿童版本《西游记》(张燕均主编,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2]以及日本儿童版本《西游记》(君岛久子译,讲谈社出版)[3]中分别得到了怎样的改编。本文基于改写理论,从国家意识形态、诗学观念、以及译者的主体意识等方面出发,对中日儿童版本《西游记》中主要人物形象的改编倾向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研究发现,中日儿童版本《西游记》中,人物形象改编的共同点有两个。其中一个是弱化玄奘形象中自私一面的倾向,其影响要素主要归结为现代的中国和日本对儒家文化均持有肯定的态度和两位改写者对玄奘形象共同的认识。另一个是有弱化悟空形象中无情一面的倾向,其影响要素可以归结为儿童读物改编过程中,作者希望传播更多积极思想。此外,日本儿童版《西游记》中,人物形象的改编还有其独有特征:一是有弱化悟空形象中以自我为中心一面的倾向,其影响要素为中日集团主义不同的表现方式以及译者君岛久子对悟空形象独特的认识。二是有弱化悟空形象中鲁莽一面的倾向,其影响要素可以归结为中日文化中英雄观的不同。三是有强化悟空形象中伤感一面的倾向,其影响要素可以归结为日本在文学中独特的审美意识。通过以上研究,本文在中日文学作品翻译及儿童版本改编方面得到若干有益的结论,对后续人物形象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启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