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农业推行的双层经营体制,使得土地集体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农业生产效率极大提高。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飞速发展,土地细碎化经营的小农经济制约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近年来,社会生产力水平及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逐步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为农业经营规模的扩大提供了技术支撑,而且全国范围内土地流转步伐的加快推动了土地规模化的进程。此外,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对农业生产经营实现规模化、商品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当前新常态背景下,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家庭农场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一,近年来受到中央及各省、市的高度重视,相关政策文件不断出台。杭州市为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助推家庭农场的发展。家庭农场的创办是我国农业经营方式变迁的必然结果,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及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杭州市为例,在大量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首先界定了家庭农场相关重要概念,系统梳理了相关理论基础。其次,运用农业生产函数理论、农业产业化理论、规模经济理论、土地流转理论和土地产权等理论对家庭农场发展的必要性及杭州市家庭农场现状进行了详细地描述,并深入分析了杭州市创办家庭农场的优劣势。再次,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实地调研了杭州市350家农户,在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农户创办家庭农场意愿的显著性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总结。主要结论如下:(1)有创办家庭农场愿意占样本总体的58.1%;没有创办家庭农场愿意的占样本总体的41.9%。(2)农户的性别、文化程度、冒险精神、土地经营规模的想法、家庭农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农户土地租赁行为、农业经营政策满意度、土地租金价格、雇佣农工成本、贷款的难易度及地区因素对农户创办家庭农场的意愿有显著影响,其中除租出土地行为、土地租金价格及雇佣农工成本对农户创办家庭农场的意愿有负的影响外,其他因素均有正影响。(3)对农户创办家庭农场意愿有显著影响的各因素按贡献率大小排序为:土地经营规模的想法、农户土地租赁行为、性别、土地租金价格、冒险精神、地区因素、农业经营政策满意度、贷款的难易度、家庭农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文化程度、雇佣农工成本。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结论,为加快家庭农场的创办与发展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加大家庭农场的宣传力度,培育高素质的家庭农场主;完善土地流转制度,规范土地流转市场;加大金融及相关政策扶持力度,完善配套服务;进一步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农业大户向家庭农场转型;加快培育各级示范性家庭农场。本文从农户的角度对杭州市农户创办家庭农场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有望为全国具有相似背景的地区提供创办家庭农场的指导性建议,研究视角具有一定的独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