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沦为苦役是我国目前学校教学存在的严重问题。如何解决教学沦为苦役的现象,本研究试图从分析我国目前学校教学沦为苦役的现象和原因入手,以“人”为线索,运用多学科的研究成果,从本体论的角度,分析人、游戏和教学的内在关系,试图在全面分析教学游戏性的含义、基本理念、特征、活动方式和实现策略的基础上,说明教学具有游戏性,是人发展的内在诉求,是解决我国目前教学沦为苦役的重要措施之一。本研究分五章进行分析和探讨:第一章,从现实的维度,分析我国目前学校教学沦为苦役的表现和原因。教学不堪负重,教学无趣现象的产生,首先与“人”在教学中的失落有关。传统教学使人的整体性失落在确定的书本知识的传授中,使教学重知识,轻道德情感;重灌输,轻创造;重结论,轻过程;重科学世界,轻生活世界。传统教学使人的自由性失落在对教学过分的控制之中,课程知识成为教学的唯一标准,教学过程成为课程目标精确化的执行过程,“教”成为主导和权威,学生话语权出现异化。传统教学使人的一些合理需求失落在教学工具价值的过于张扬中,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师生娱乐、休息等方面的合理需求,从教学工作本身获得愉悦性体验的需求受到忽视。其次,与科学主义思潮的泛滥有关。科学主义思潮中的实证理性和科学理性的僭越,使实证主义的符合论知识观成为现代科学知识观,使人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完全分离,教育被看成是传授知识技能、发展人理性能力的唯理性教育,忽视了对人自身的关怀。再次,与我国传统文化的约束有关。传统文化过于强调社会本位的思想,“苦学”的思想,重权威的思想,述而不作的思想,对教学有很大的影响。最后,与不合理制度的影响有关。制度化教育的严密控制性和封闭性,选拔制度和教育评价制度的不完善,是教学沦苦役的重要原因。据此本研究呼吁教学应该充满游戏性。第二章:从理论的维度,探讨游戏和教学的内在关联。本研究运用哲学、语言学、美学、文化学、人类学等学科对游戏研究的成果,解读了游戏的基本内涵,分析了愉悦、自由、规则、和谐、对话、体验、表演、虚拟的游戏性表现。认为游戏和教学密切相关,人是游戏和教学的契合点。充满游戏性的教学对改变教学中人整体性、自由性、合理需求性的失落,教学脱离现实生活,只重过程,不重结果,教学过程过于精确化,教学话语权异化,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现象有重要的意义。充满游戏性的教学满足了人愉悦、自由、超越、体验、表演等方面的需求,使教学关注了人的生命,人的生存意义,人的当下生活,使人发展和愉悦并重,教学和游戏形式与内容统一,手段与目标统一。第三章:从历史的维度,分析和考察了中外教育家和哲学家教学游戏性的思想。在国内,主要分析了孔子的乐教乐学思想、梁启超的趣味教学思想、李吉林的情境教学思想、当代的愉快教育思想。在国外,主要分析了福禄倍尔的教学游戏思想、赫尔巴特的兴趣教学思想、杜威的活动教学思想、罗杰斯的人本教学思想、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思想。虽然这些教育家和哲学家没有明确地提出“教学游戏性”的概念,但我们却能从他们关于教学的相关思想中看到丰富的教学游戏性思想。第四章:从静态的维度,对教学游戏性进行理性建构。在基本理念上,充满游戏性的教学强调教学是对人生命的关怀,教学是一种愉悦的活动,教学是自由和规则的统一,教学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结合,教学是对生活的连接和超越。情感的愉悦性,整体的和谐性、游戏的情境性是教学游戏性的基本特征。游戏性的对话、游戏性的体验、游戏性的表演是教学游戏性的活动方式。第五章:从动态的维度,分析教学游戏性的实现策略。本研究试图从观念的改变,教学场的营造,教学潜在游戏性因素的挖掘,制度化的关怀方面,阐述教学游戏性的实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