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针法”对睡眠剥夺的临床效应及免疫蛋白调节机制

来源 :长春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qwsqwsqws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估“逆针法”对健康男性青年24h完全睡眠剥夺后的临床效应,同时观察其对完全睡眠剥夺24h期间情绪体验及疲劳感、嗜睡状态所产生的临床效应,并通过其对人体血浆样本中免疫相关差异蛋白及相关通路改变的结果,初步阐释其针刺预防性治疗睡眠剥夺的生物学效应机制。
  方法:
  临床试验研究
  1.健康受试者基线期评估:
  采用TPF健康睡眠智能管理系统筛选符合要求的健康受试者对象,观察比较试验基线期内,穴位组、非穴位组、空白组三组年龄、体温、身高、体质量、BMI、PSQI评分、收缩压、舒张压、呼吸、静息心率、SAS、SDS评分、每日睡眠时间、TPF睡眠评分的差异。
  2.“逆针法”对TSD24h脑神经化学递质影响研究:
  采用ET脑功能分析仪观察穴位组、非穴位组、空白组三组在不同时间点受试者脑神经化学递质GABA、Glu、5-HT、Ach、NE、DA含量与正常值范围比较的差异。
  3.“逆针法”对TSD24h疲劳及嗜睡状态影响研究:
  采用ET脑功能分析仪观察穴位组、非穴位组、空白组三组在不同时间点受试者脑部疲劳程度、脑部缺血缺氧状态、脑部兴奋抑制状态情况差异。观察三组预后在多个不同时间点受试者FSS量表评分、BFI量表评分、SSS量表评分情况的差异。
  4.“逆针法”对TSD24h情绪影响研究:
  采用ET脑功能分析仪观察穴位组、非穴位组、空白组三组受试者在不同时间点受试者控制情绪能力的差异。采用FaceReader面部表情分析系统观察三组人体基本情绪值、PANAS量表正性情绪、负性情绪评分值在多个不同时间点的差异。
  效应机制研究
  基于“4D Label-free”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人体外周血的血浆样本中差异蛋白,运用KEGG数据库以及InterPro数据库对其分子功能、蛋白通路等进行功能富集。比较各组免疫相关差异蛋白及富集通路情况,探讨其“逆针法”免疫调节效应的物质基础与分子机制。
  结果:
  临床试验研究
  1.健康受试者基线期评估:
  三组受试者基线期年龄,身高、体质量、体温、BMI、呼吸、静息心率、血压数据值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情绪状态方面,三组SAS分值、SDS分值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睡眠时间及质量方面,三组PSQI评分、深度、中度、浅度睡眠时间方面,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
  2.“逆针法”对TSD24h脑神经化学递质影响研究:
  TSD24h后,空白组GABA值较基线值、正常值相比均呈现升高,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穴位组与非穴组比较呈现降低(P<0.05)。穴位组与空白组比较呈现降低(P<0.05)。常值比较:三组Glu、5-HT、Ach、NE、DA含量值较正常值相比,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
  3.“逆针法”对TSD24h疲劳及嗜睡状态影响研究:
  TSD24h后,空白组脑部缺血缺氧值、疲劳值较基线值相比均呈现升高(P<0.05),脑部兴奋抑制值呈现下降(P<0.05)。穴位组与非穴组缺血缺氧值、脑部疲劳值相比呈现降低(P<0.05),脑部兴奋抑制值比较呈现升高(P<0.05)。空白组SSS、FSS、SSS量表评分与基线值相比呈现升高(均P<0.05)。穴位组与空白组BFI、FSS评分值相比呈现降低(均P<0.05)。穴位组与非穴组FSS评分值相比呈现降低(P<0.05)。
  4.“逆针法”对TSD24h情绪影响研究:
  情绪控制能力方面:TSD24h后,空白组较基线值相比呈现下降(P<0.05)。穴位组与空白组比较呈现升高(P<0.05)。穴位组与非穴组比较呈现升高(P<0.05)。情绪检测方面:TSD24h后,三组两两比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正负性情绪值方面:TSD24h后,空白组PANAS正性情绪值较基线值相比呈现下降(P<0.05),负性情绪分值较基线值相比呈现升高(P<0.05)。正性情绪方面:穴位组与空白组比较呈现升高(P<0.05)。穴位组与非穴组比较呈现升高(P<0.05)。负性情绪方面:穴位组与空白组比较呈现降低(P<0.05)。穴位组与非穴组比较呈现降低(P<0.05)。
  效应机制研究
  共鉴定到1563个可定量的蛋白质。TSD24h前后,免疫相关的蛋白数量比较:空白组30个,非穴组36个,穴位组45个。穴位组与空白组比较,有36个蛋白存在差异;非穴位组与空白组比较,有31个蛋白存在差异;非穴位组与穴位组比较,有9个蛋白存在差异。富集到9个关键蛋白质。穴位组TSD24h前后差异蛋白富集到8条通路,空白组1条通路,非穴组2条通路。以上差异比较,均p<0.05。
  结论:
  1.TSD24h可对人体疲劳、嗜睡、情绪产生重要影响,主要表现为人体脑疲劳程度、脑缺血缺氧程度、脑抑制状态、嗜睡程度增加、情绪控制能力减弱、正性情绪降低、负性情绪升高。
  2.“逆针法”对TSD24h后人体脑部GABA含量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可延缓TSD24h后人体脑部GABA值升高趋势,且针刺穴位效果优于非穴位。
  3.“逆针法”对TSD24h后引发的疲劳嗜睡程度增加、情绪控制能力减弱、正性情绪降低、负性情绪升高的不良反应具有调节作用,可有效降低其发生的程度,且针刺穴位效果优于非穴位。
  4.从蛋白质组学角度分析,证明了健康人体TSD24h后,Fatty acid biosynthesis、P latelet activation、ABC transporters通路可发生改变。“逆针法”可引起免疫相关的差异蛋白含量及AMPK signaling pathway、Toll-like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等蛋白质通路发生改变,这些蛋白和蛋白质通路可能是“逆针法”产生作用的重要关键蛋白和关键通路。
其他文献
目的:  本课题通过对比活络止痛贴与远红外贴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差异,观察活络止痛贴的临床疗效,并分析评价其疗效是否优于远红外贴。  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方法,将所有符合标准的72例患者随机地划分为2组,治疗组(活络止痛贴)和对照组(远红外贴),两组均选取患侧阿是穴、曲池穴、手三里穴,每穴一贴,每日贴敷一次,每次贴敷6-8小时。7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两个疗程期间休息
目的:通过收集60例眼肌麻痹患者病例,对比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复视、眼斜程度检查记录分析,并观察头晕、恶心、代偿头位改善情况,讨论电针风池、头维穴配合常规针刺治疗眼肌麻痹临床疗效及推广的价值。  方法:收集2019年8月-2020年10月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和疗区以及眼科门诊和疗区被诊断为眼肌麻痹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电
学位
目的:通过观察比较腹针联合五行音乐疗法治疗神经性耳鸣(脾胃虚弱型)的临床效果,评估腹针联合五行音乐疗法的临床应用价值,从而为脾胃虚弱型耳鸣提供一种更高效、简便的治疗方案。  方法:本次试验共收入72例神经性耳鸣(脾胃虚弱型)的患者,收集的病例均来自吉林省中医院的针灸科和耳鼻喉科,收录时间是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首先将7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6例采用腹针联合五行音乐疗法,对照组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运动疗法与单纯针刺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差异,为膝骨性关节炎提供一种治疗效果好、远期疗效稳定、推广性强的治疗方法,为今后临床工作提供临床新的诊疗思路。  方法:在本院所有符合诊断标准的KOA患者中,按照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收集72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刺配合运动组36例)与对照组(针刺组36例)。两组均选择相同穴位:犊鼻、内膝眼、膝阳关、曲泉、梁丘、血海、阴陵泉、阳陵泉、鹤
目的:  (1)观察基于“通郁调络”理论指导下易罐结合针刺治疗斑秃(气滞血瘀型)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单纯针刺疗法与易罐结合针刺疗法治疗气滞血瘀型斑秃的疗效差异。  (2)验证在“通郁调络”理论指导下易罐治疗斑秃的有效性、安全性,为今后运用中医外治法治疗斑秃提供理论指导与临床方法。  方法:  招募72例符合研究要求的斑秃患者,随机分配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过程中共有10例退出实验,包括
学位
目的:  通过对比“通督调脏”针法与口服盐酸舍曲林片治疗抑郁性失眠,观察该针法治疗抑郁性失眠的临床疗效、起效特点及对失眠因子的影响。  方法:  采取随机对照实验方法,将符合纳排标准的72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通督调脏”针法治疗,每日1次,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舍曲林片治疗,每日1次,两组治疗1周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分别在治疗前、第2周末、第4周末运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
目的:  通过观察疏肝调神针刺法治疗神经性耳鸣(肝火上扰证)的疗效,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一种新思路。  方法:  将收集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采用疏肝调神针刺法进行治疗,对照组36例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结束后采用耳鸣评价量表(TEQ)、耳鸣残疾评估量表(THI)、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观察,得出观察数据并进行整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  本次实验共纳入患者72例
目的:  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天地人三才配穴法艾灸联合醒脾养儿颗粒与单纯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遗尿(脾肾两虚型)的临床疗效差异,探讨天地人三才配穴法艾灸对小儿遗尿的影响,为本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方法:  依据本研究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将搜集到的72例脾肾两虚型遗尿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过程中脱落和剔除患者共6例,对照组共完成32例,治疗组共完成34例,其中对照组予单纯
学位
目的:本课题主要目的是通过观察雷火灸手三里穴联合针刺治疗面瘫(风寒证)和常规针刺治疗面瘫(风寒证)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差异,证实雷火灸手三里穴联合针刺治疗面瘫(风寒证)的临床疗效及优势,进而在临床中予以推广。  方法:选取在2019年12月到2020年12月期间就诊于本院针灸科门诊及疗区的面瘫患者,将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72例患者按随机对照法分成对照组(传统单纯常规针刺组)36例、治疗组
学位
目的:  通过临床研究对比观察“疏肝降脂”针法结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与单纯西药治疗NAFLD并单纯性肥胖(肝郁脾虚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此针法对患者的肥胖指标及肝脏彩超的影响,全面客观评价此针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本病的治疗提供更好的临床依据。  方法:  本课题搜集到72例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课题进展过程中共脱落剔除12例,最后符合纳排标准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口服多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