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估“逆针法”对健康男性青年24h完全睡眠剥夺后的临床效应,同时观察其对完全睡眠剥夺24h期间情绪体验及疲劳感、嗜睡状态所产生的临床效应,并通过其对人体血浆样本中免疫相关差异蛋白及相关通路改变的结果,初步阐释其针刺预防性治疗睡眠剥夺的生物学效应机制。
方法:
临床试验研究
1.健康受试者基线期评估:
采用TPF健康睡眠智能管理系统筛选符合要求的健康受试者对象,观察比较试验基线期内,穴位组、非穴位组、空白组三组年龄、体温、身高、体质量、BMI、PSQI评分、收缩压、舒张压、呼吸、静息心率、SAS、SDS评分、每日睡眠时间、TPF睡眠评分的差异。
2.“逆针法”对TSD24h脑神经化学递质影响研究:
采用ET脑功能分析仪观察穴位组、非穴位组、空白组三组在不同时间点受试者脑神经化学递质GABA、Glu、5-HT、Ach、NE、DA含量与正常值范围比较的差异。
3.“逆针法”对TSD24h疲劳及嗜睡状态影响研究:
采用ET脑功能分析仪观察穴位组、非穴位组、空白组三组在不同时间点受试者脑部疲劳程度、脑部缺血缺氧状态、脑部兴奋抑制状态情况差异。观察三组预后在多个不同时间点受试者FSS量表评分、BFI量表评分、SSS量表评分情况的差异。
4.“逆针法”对TSD24h情绪影响研究:
采用ET脑功能分析仪观察穴位组、非穴位组、空白组三组受试者在不同时间点受试者控制情绪能力的差异。采用FaceReader面部表情分析系统观察三组人体基本情绪值、PANAS量表正性情绪、负性情绪评分值在多个不同时间点的差异。
效应机制研究
基于“4D Label-free”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人体外周血的血浆样本中差异蛋白,运用KEGG数据库以及InterPro数据库对其分子功能、蛋白通路等进行功能富集。比较各组免疫相关差异蛋白及富集通路情况,探讨其“逆针法”免疫调节效应的物质基础与分子机制。
结果:
临床试验研究
1.健康受试者基线期评估:
三组受试者基线期年龄,身高、体质量、体温、BMI、呼吸、静息心率、血压数据值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情绪状态方面,三组SAS分值、SDS分值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睡眠时间及质量方面,三组PSQI评分、深度、中度、浅度睡眠时间方面,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
2.“逆针法”对TSD24h脑神经化学递质影响研究:
TSD24h后,空白组GABA值较基线值、正常值相比均呈现升高,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穴位组与非穴组比较呈现降低(P<0.05)。穴位组与空白组比较呈现降低(P<0.05)。常值比较:三组Glu、5-HT、Ach、NE、DA含量值较正常值相比,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
3.“逆针法”对TSD24h疲劳及嗜睡状态影响研究:
TSD24h后,空白组脑部缺血缺氧值、疲劳值较基线值相比均呈现升高(P<0.05),脑部兴奋抑制值呈现下降(P<0.05)。穴位组与非穴组缺血缺氧值、脑部疲劳值相比呈现降低(P<0.05),脑部兴奋抑制值比较呈现升高(P<0.05)。空白组SSS、FSS、SSS量表评分与基线值相比呈现升高(均P<0.05)。穴位组与空白组BFI、FSS评分值相比呈现降低(均P<0.05)。穴位组与非穴组FSS评分值相比呈现降低(P<0.05)。
4.“逆针法”对TSD24h情绪影响研究:
情绪控制能力方面:TSD24h后,空白组较基线值相比呈现下降(P<0.05)。穴位组与空白组比较呈现升高(P<0.05)。穴位组与非穴组比较呈现升高(P<0.05)。情绪检测方面:TSD24h后,三组两两比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正负性情绪值方面:TSD24h后,空白组PANAS正性情绪值较基线值相比呈现下降(P<0.05),负性情绪分值较基线值相比呈现升高(P<0.05)。正性情绪方面:穴位组与空白组比较呈现升高(P<0.05)。穴位组与非穴组比较呈现升高(P<0.05)。负性情绪方面:穴位组与空白组比较呈现降低(P<0.05)。穴位组与非穴组比较呈现降低(P<0.05)。
效应机制研究
共鉴定到1563个可定量的蛋白质。TSD24h前后,免疫相关的蛋白数量比较:空白组30个,非穴组36个,穴位组45个。穴位组与空白组比较,有36个蛋白存在差异;非穴位组与空白组比较,有31个蛋白存在差异;非穴位组与穴位组比较,有9个蛋白存在差异。富集到9个关键蛋白质。穴位组TSD24h前后差异蛋白富集到8条通路,空白组1条通路,非穴组2条通路。以上差异比较,均p<0.05。
结论:
1.TSD24h可对人体疲劳、嗜睡、情绪产生重要影响,主要表现为人体脑疲劳程度、脑缺血缺氧程度、脑抑制状态、嗜睡程度增加、情绪控制能力减弱、正性情绪降低、负性情绪升高。
2.“逆针法”对TSD24h后人体脑部GABA含量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可延缓TSD24h后人体脑部GABA值升高趋势,且针刺穴位效果优于非穴位。
3.“逆针法”对TSD24h后引发的疲劳嗜睡程度增加、情绪控制能力减弱、正性情绪降低、负性情绪升高的不良反应具有调节作用,可有效降低其发生的程度,且针刺穴位效果优于非穴位。
4.从蛋白质组学角度分析,证明了健康人体TSD24h后,Fatty acid biosynthesis、P latelet activation、ABC transporters通路可发生改变。“逆针法”可引起免疫相关的差异蛋白含量及AMPK signaling pathway、Toll-like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等蛋白质通路发生改变,这些蛋白和蛋白质通路可能是“逆针法”产生作用的重要关键蛋白和关键通路。
评估“逆针法”对健康男性青年24h完全睡眠剥夺后的临床效应,同时观察其对完全睡眠剥夺24h期间情绪体验及疲劳感、嗜睡状态所产生的临床效应,并通过其对人体血浆样本中免疫相关差异蛋白及相关通路改变的结果,初步阐释其针刺预防性治疗睡眠剥夺的生物学效应机制。
方法:
临床试验研究
1.健康受试者基线期评估:
采用TPF健康睡眠智能管理系统筛选符合要求的健康受试者对象,观察比较试验基线期内,穴位组、非穴位组、空白组三组年龄、体温、身高、体质量、BMI、PSQI评分、收缩压、舒张压、呼吸、静息心率、SAS、SDS评分、每日睡眠时间、TPF睡眠评分的差异。
2.“逆针法”对TSD24h脑神经化学递质影响研究:
采用ET脑功能分析仪观察穴位组、非穴位组、空白组三组在不同时间点受试者脑神经化学递质GABA、Glu、5-HT、Ach、NE、DA含量与正常值范围比较的差异。
3.“逆针法”对TSD24h疲劳及嗜睡状态影响研究:
采用ET脑功能分析仪观察穴位组、非穴位组、空白组三组在不同时间点受试者脑部疲劳程度、脑部缺血缺氧状态、脑部兴奋抑制状态情况差异。观察三组预后在多个不同时间点受试者FSS量表评分、BFI量表评分、SSS量表评分情况的差异。
4.“逆针法”对TSD24h情绪影响研究:
采用ET脑功能分析仪观察穴位组、非穴位组、空白组三组受试者在不同时间点受试者控制情绪能力的差异。采用FaceReader面部表情分析系统观察三组人体基本情绪值、PANAS量表正性情绪、负性情绪评分值在多个不同时间点的差异。
效应机制研究
基于“4D Label-free”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人体外周血的血浆样本中差异蛋白,运用KEGG数据库以及InterPro数据库对其分子功能、蛋白通路等进行功能富集。比较各组免疫相关差异蛋白及富集通路情况,探讨其“逆针法”免疫调节效应的物质基础与分子机制。
结果:
临床试验研究
1.健康受试者基线期评估:
三组受试者基线期年龄,身高、体质量、体温、BMI、呼吸、静息心率、血压数据值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情绪状态方面,三组SAS分值、SDS分值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睡眠时间及质量方面,三组PSQI评分、深度、中度、浅度睡眠时间方面,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
2.“逆针法”对TSD24h脑神经化学递质影响研究:
TSD24h后,空白组GABA值较基线值、正常值相比均呈现升高,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穴位组与非穴组比较呈现降低(P<0.05)。穴位组与空白组比较呈现降低(P<0.05)。常值比较:三组Glu、5-HT、Ach、NE、DA含量值较正常值相比,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
3.“逆针法”对TSD24h疲劳及嗜睡状态影响研究:
TSD24h后,空白组脑部缺血缺氧值、疲劳值较基线值相比均呈现升高(P<0.05),脑部兴奋抑制值呈现下降(P<0.05)。穴位组与非穴组缺血缺氧值、脑部疲劳值相比呈现降低(P<0.05),脑部兴奋抑制值比较呈现升高(P<0.05)。空白组SSS、FSS、SSS量表评分与基线值相比呈现升高(均P<0.05)。穴位组与空白组BFI、FSS评分值相比呈现降低(均P<0.05)。穴位组与非穴组FSS评分值相比呈现降低(P<0.05)。
4.“逆针法”对TSD24h情绪影响研究:
情绪控制能力方面:TSD24h后,空白组较基线值相比呈现下降(P<0.05)。穴位组与空白组比较呈现升高(P<0.05)。穴位组与非穴组比较呈现升高(P<0.05)。情绪检测方面:TSD24h后,三组两两比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正负性情绪值方面:TSD24h后,空白组PANAS正性情绪值较基线值相比呈现下降(P<0.05),负性情绪分值较基线值相比呈现升高(P<0.05)。正性情绪方面:穴位组与空白组比较呈现升高(P<0.05)。穴位组与非穴组比较呈现升高(P<0.05)。负性情绪方面:穴位组与空白组比较呈现降低(P<0.05)。穴位组与非穴组比较呈现降低(P<0.05)。
效应机制研究
共鉴定到1563个可定量的蛋白质。TSD24h前后,免疫相关的蛋白数量比较:空白组30个,非穴组36个,穴位组45个。穴位组与空白组比较,有36个蛋白存在差异;非穴位组与空白组比较,有31个蛋白存在差异;非穴位组与穴位组比较,有9个蛋白存在差异。富集到9个关键蛋白质。穴位组TSD24h前后差异蛋白富集到8条通路,空白组1条通路,非穴组2条通路。以上差异比较,均p<0.05。
结论:
1.TSD24h可对人体疲劳、嗜睡、情绪产生重要影响,主要表现为人体脑疲劳程度、脑缺血缺氧程度、脑抑制状态、嗜睡程度增加、情绪控制能力减弱、正性情绪降低、负性情绪升高。
2.“逆针法”对TSD24h后人体脑部GABA含量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可延缓TSD24h后人体脑部GABA值升高趋势,且针刺穴位效果优于非穴位。
3.“逆针法”对TSD24h后引发的疲劳嗜睡程度增加、情绪控制能力减弱、正性情绪降低、负性情绪升高的不良反应具有调节作用,可有效降低其发生的程度,且针刺穴位效果优于非穴位。
4.从蛋白质组学角度分析,证明了健康人体TSD24h后,Fatty acid biosynthesis、P latelet activation、ABC transporters通路可发生改变。“逆针法”可引起免疫相关的差异蛋白含量及AMPK signaling pathway、Toll-like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等蛋白质通路发生改变,这些蛋白和蛋白质通路可能是“逆针法”产生作用的重要关键蛋白和关键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