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栩是晚清、民初时期,活跃于上海和杭州的一位文学家、翻译家、办报人和实业家,一生创作众多。除了传统的诗词文以外,善作小说、传奇、杂剧,还有许多与时代发展密切相关的各种新式文体,如电影剧本、新剧本、科普文等。陈栩主持合作翻译的域外小说,也为他赢得了庞大的读者群体和丰厚的利润。本文的第一章,首先简述陈栩家庭情况,再按时间顺序,全面展示陈栩一生的主要经历和重点活动。由于陈栩涉及多项领域,拥有多种身份,本文还对其不同时期、不同身份下具有的心态,进行了分析,以便全面、立体地了解陈栩的心路历程。第二章,考察陈栩文学创作的发展变化。前期从光绪二十二年(1896)至民国三年(1914)。主要作品有小说《泪珠缘》、《黄金祟》、传奇《桃花梦》、《落花梦》等。借鉴、仿效《红楼梦》,语言优美含蓄,情节细致曲折,内容多为自身情感经历的写照。中期从民国三年(1914)至民国七年(1918),主要作品有翻译小说《福尔摩斯侦探案全集》、小说《芙蓉影》、电影剧本《火中莲》、文明戏《错姻缘》等。这一时期的作品文体特征混杂,风格和主题多变,是陈栩在中西方文化融合环境中,对于文学创作的新尝试。后期为民国八年(1919)至民国二十九年(1940)去世。这一时期又回归到传统诗词文的创作,还创作了不少科普文和时事议论性诗文。这三个时期的代表作品,无论在文体、内容、出版发售方式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与陈栩一生的经历是分不开的。第三章,考察陈栩文学活动与周围文学创作群体的关系。通过编辑办报和函授创作活动,在陈栩周围形成了三个创作群体:家庭创作群体、栩园弟子群体和同时期的编辑、翻译作者群体。他们或得益于陈栩的教导,或与陈栩合作、共事,与陈栩的创作、编辑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第四章,评价陈栩文学创作的价值和意义。陈栩的文学创作,带有明显的继承传统文学与实践外来新式文学的特色。具体表现为,传统诗词文曲文体皆擅,又能创作时文新作,从事文学翻译。在作品内容与形式、创作手法与方式等方面,呈现出传统与现代杂陈、守旧与创新同在的特点。陈栩一生,无论作为文学家、办报人,还是编辑、实业家,都取得了不俗的成果。在涉及多项领域的同时,他也笔耕不辍,不仅对传统文体有所发扬,还尝试创作了不少新式文学。其作品涉及的内容,从他早年自身情感经历到西方科学知识普及,于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和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陈栩文学的研究,要不断发掘新的材料,立足于他生活的社会现实,多层次、多角度地深入挖掘他的创作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