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个世纪,我们的城市居民拥有了统一规划的住区,有了统一规划的街道、统一规划的绿地以及活动场地,但仍然有许多方面不尽如人意。面对21世纪的来临和挑战,老一代人认为普通、正常甚至很舒适的场所很快被随后的有着不同需求的几代人认为不合适了。在21世纪的中国,城市住区的最大改变将是它的生态化。实际上,这场生态化“运动”(适应全球大环境的潮流)从20世纪末就悄然兴起了。 在倡导生态的国际大环境下,在努力改善中国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的现实国情下,当我们规划城市、城镇时,当我们建造住宅时,我们至少应该向前考虑100年。虽然,经过我们艰苦的努力,已经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但是在刚刚过去的十来年里,被证明我们做得显然是不够的。 特别是在现今中国各大城市如火如荼进行的“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快速的“一体化”进程使我们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社会经济也稳步前进,但也随之出现了各种意想不到的影响和后果。如何能保持快速、适宜、有效地“一体化”进程,是我国城市化建设中需要引起重视的一个问题。 一个全面的城市生态住区,同时具有其“硬生态”性,即生态技术方面(诸如节能技术、绿色建材、水资源有效利用技术等),和“软生态”性,即生态住区与生态建筑的社会生态性方面。缺乏软生态的城市生态住区,只是徒有其表,其中隐藏着许多不安定的社会因素;而在没有硬生态基础上空谈软生态,也只能是无本之木。我国学者及相关机构已经作了大量的生态理论工作,也建设出了一批生态型的城市住区,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与成就。但纵观国内大量的有关生态住区与生态建筑的理论著作,都着重于强调城市住区的硬生态方面,而对于其软生态方面的认识和应用显然相对偏于薄弱了;特别是我国处于快速城市化进程的特殊时期,大量的乡镇居民改变了生产关系和居住方式,如何最大程度减少这样的变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如何使其做到全面的生态化,将是一个现实和紧迫的问题,这也是本文产生的原由。城市生态住区的社会生态关系包括了密度关系、竞争关系、共生关系、脉络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