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希思政府是英国二战后历史发展的主要转折点之一,在打破战后以来的旧“共识”、创造“新世界”做出了重要的尝试,为推动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干预之路发展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长期以来希思政府却被指责为“失败的政府”,这一状况直到1990年代后期才有所改变,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这一时期并给予新的肯定评价。希思政府政策的形成要追溯到1964年保守党大选失利。出于对竞选失败的反思、工党威尔逊政府“新政”的影响和现实政治的需要,保守党内部在政策求新方面达成普遍共识。为此,保守党选举新领袖,确定新方向,制定新政策。希思当选为新领袖,领导保守党进行了长达六年的政策审查,最终确定了以减少国家干预的办法来促进经济恢复与发展的基本政策。希思希望通过一场彻底的变革来改变英国的历史进程,这被阐释为“静悄悄的革命”,并迅速推行开来。然而,在整个战后“共识政治”的大背景下,到1972年前后希思政府经济政策被迫发生了U型回转,这主要表现在工业政策:从工业政策撤退政策发展为1972年《工业法》;工会政策:搁置1971年《劳资关系法》,继续推行法团主义;收入政策:重新实施物价与收入政策,并进一步加强了国家干预的范围。这样,希思政府重回国家干预老路,并直接导致1974年大选的失利。具体看来,希思政策大转弯是政府政策在70年代英国严重的通货膨胀和失业压力下的无奈选择。然而纠其根本,不能把希思减少国家干预的改革看作是战后以来“共识政治”的结束、自由主义政策的再次实践和重塑英国的开始,而应深刻分析希思及其变革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希思是一个坚定的凯恩斯主义者,他的改革也并不是要抛弃战后以来形成的“共识政治”模式,而只是一种边缘性的触动,目的是要通过一定程度的减少国家干预从而使共识模式运行的更好,所以准确的说来这是一次“静悄悄的改良”。显然,这一矛盾也为政府政策突然的U型回转埋下了祸种,成为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但是,这一失败的改革也为资本主义的自我调整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并发展了保守主义,对撒切尔革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希思政府政策U型转弯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争论的焦点,因此如何客观地认识这一重要事件成为研究希思政府历史、正确评价希思政府作用与地位的关键,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文本采用保守党解密档案和当时报纸等新材料,认为这是一次调整国家与市场关系的重要改革,这也是本文的创新与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