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科正宗》是中国医学发展史上一部重要的外科学名著,代表明以前外科学成就的重要文献,据现代考证为明代医家陈实功存世的唯一著作,因此其学术价值弥足珍贵。陈实功,字毓仁,又名若虚,明代祟川(今江苏南通市)人,生于嘉靖34年(1555年),卒于崇祯九年(1636年),享年82岁。陈氏是我国著名的外科医家,是中医外科学三大流派之一“正宗派”创始人,自幼习疡科、重视医理、医术精湛,冠绝一时,积四十年之临床经验,独力攒成《外科正宗》,书成时,“揽镜自照,须鬓已白”,其中辛苦可见一斑。陈氏立足整体、详辨局部、内外并重、药刀结合,内治注重调理气血,顾护脾胃元气,强调消、托、补三法;外治强调“开户逐贼”、“使毒外出为第一”。他勤学古训、不囿古说、致力创新、见解独到、自成一法,同时医德高尚,提出“五戒”、“十要”等行医道德要求,并身体力行,为后世推崇。
《外科正宗》原版共四卷157论,卷1总论痈疽病因、治法等;卷2至卷4是外科常见病的论述,各症独立成篇,每症先述病因病机,次叙症状与诊断,再论治法,后列治验和方药,是迄明代为止的外科专著中,列证最多的著作。
通过对《外科正宗》病证辨治规律研究,其特点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列证论治详尽
宋元时期,中医外科已经发展到比较成熟的阶段。明代中医外科学获得了很大发展,名医著作很多,这些外科书籍虽各有特点,但均无《外科正宗》全面详尽,《外科正宗》论述疾病120论,包括病种约141个,可分为11大类,其中对29种疾病的论述特别详备,并附医案149例,成败兼有,条分缕析,朗若列星,这是迄明代为止的外科专著中,列证最多的著作。
2.辨证施治独特
陈氏在辨证上既重整体又详辨局部,各种辨证方法灵活使用;治疗上重视脾胃,顾护气血。认为脾胃气血盛衰与外科疾患有着密切的关系,主张内外并重、药刀结合,推崇补托之法、更善刀圭之用。其辨治精细、用药切当、巧施刀圭、屡试屡效、医术精湛、名冠当时、流芳百世。
3.创新精神突出
陈实功对医术精研细查,不拘古论,致力创新,开辟新径,不但在病因病机上提出了诸多更接近科学的观点,还独创了多种手术方法,其中许多手术方法与今日之法有异曲同工之处,堪称现代手术的先声。
4.医德论述可尊
陈实功不仅娴熟外科,医术高明,更重视医德修养。他创立的《五戒十要》之说,是我国乃至世界上较早较系统的医德专论。他襟怀坦荡、谦逊好学、尊敬他人、宅心仁厚、博施广济、淡泊名利。如此高尚的医德堪当世代医务人员学习的楷模。
5.文献价值极高
《外科正宗》在论述疾病时,在当时学术水平所能达到的条件下,详略得当、论述精湛,对每种疾病做了不同深度的描述,颇具临床指导意义,也是清代外科著作所不及。该书内容全面系统、精简扼要、条理清晰,从理论到实践都有独到之处,集历史文献之长,别具一格,着眼临床,突出个人见解,用药与证候密切结合,从证究因,审因从治,不仅探求疮疡的病机与整体脏腑的关系,且从实践中阐述了疮疡共性中的个性,是迄今为止仍具较高实用价值的外科专著。
6.局限因素可参
虽然作者尽删前人偏驳之处,但囿于其所处的社会及历史背景,难免存在许多不足,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书中的称引多不规范,或用书名,或用人名,所引用的书名和人名,又多是简称,令后人难以考证;二是卷四所载一些特殊药物制法,尚缺乏深入研究,未可轻信,需参考本草书籍相关记载;三是其造孽报病说有失唯物思想,但从中可彰显作者善心可居、广施仁术的高尚医德;四是对仙方活命饮的评价亦有失公允;五是编撰体例上卷4所论内容缺乏顺序性,不便后人查阅具体内容。但这毕竟是次要的,不应苛责前人,应辩证地对待文献遗墨。
结论:综上所述,该书在全面继承明代以前中医外科成就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陈氏长期临床经验和理论认识,为中医外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是一部极具价值的中医外科典籍,其中蕴有许多宝贵的精华有待后人发掘、整理、提高。笔者通过对《外科正宗》病证辨治规律研究,认为:
1.通过系统研究、整理《外科正宗》的主要内容,挖掘出其在病因、辨证、治疗、针灸、方药、护理等方面的精华,将隐蔽在文献典籍里的宝贵经验变成现代医学的共享资源,使其更好地为现代中医外科学服务。
2.通过对《外科正宗》全面研究,传承文献资源,再现文献价值,弘扬祖国文化,发展祖国医学使尘封于文献典籍中的医学理念服务于现代医学。
3.通过研发陈实功的中医外科学术思想,以纠正当今只重技巧而不深研医理的现象。
4.通过研究陈实功的医疗道德修养,以促进医疗队伍的行风建设。
5.通过对《外科正宗》局限性研究,去伪存真,辩证地吸收文献典籍的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