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创新投入与产出不断增加,但与创新型国家存在一定差距。土地供应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现有研究表明,土地供应影响了产业规模、结构、布局以及集聚,是影响创新型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因此,对土地和创新之间关系的研究十分必要。然而,对于土地供应规模对城市创新能力影响的相关研究比较缺乏,本文给出了土地供应规模影响城市创新能力的直接证据,对我国促进城市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首先,本文分析了我国现有土地出让制度和创新的发展历程及现状,梳理了针对创新的相关土地政策,并且提出问题:土地供应规模是否能够有效促进城市创新能力提升。其次,根据现有理论基础,本文探讨了土地供应规模通过集聚、财政、房价等传导机制对城市创新能力产生影响的双边作用机制,并且提出假设:土地供应规模对城市创新能力同时存在挤入和挤出效应,净效应取决于两种效应的力量对比。然后,基于双边作用机制,本文构建了“双边随机前沿模型”,选取2007~2016年70个大中城市的年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同时考虑时间和地区分布特征。另外,本文加入土地供应结构指标进行进一步检验。根据上述理论机制以及实证结果分析,本文发现:土地供应规模对城市创新能力同时存在挤入和挤出效应,并且总体净效应为负;经济发达城市净效应为正;经济欠发达地区净效应为负;工业用地供应比例提高会强化土地供应规模的抑制作用。最后本文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