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犬冠状病毒动物感染试验及其荧光检测方法的建立

来源 :吉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anly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熊猫是世界的珍稀动物,1984年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WWF)宣布大熊猫为世界10种濒危物种之一。由于人为因素造成大熊猫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及其自身生存能力的限制,大熊猫的生存正时刻受到严重的威胁。患病死亡是大熊猫数量减少、种群濒危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病毒性疾病对大熊猫的危害较大。犬冠状病毒(Canine coronavirus,CCV)是引起犬急性胃肠炎的重要病原之一,既可单独致病,又可与多种病原混合感染,呈急性胃肠炎综合征。临床上表现为剧烈的呕吐、腹泻,是当前危害养犬业较大的疫病之一。1997年5月,重庆某动物园3只大熊猫发病,经强心、补液和抗菌消炎等治疗措施,收效甚微,于6月22日两只26岁的大熊猫相继死亡。胡桂学等人利用犬肾传代细胞从送检的死亡大熊猫肝、脾等病料中分离获得了一株病毒。通过普通病毒学和分子生物学的鉴定和分析比较,证明该株病毒为犬冠状病毒(CCV),命名为CCV DXMV。为了阐明CCV DXMV在大熊猫死亡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 将初生幼犬分成三组,人工感染CCV DXMV为攻毒组(A组),感染CCV标准毒株CCV NL-18为阳性组(B组),另设阴性对照组(C组)。口服接毒。A、B两组幼犬在攻毒后体温变化趋势非常相似,即先有一定幅度的上升,后很快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并且体温下降的总幅度要大于上升的总幅度。A组和B组幼犬在接毒后很快出现了以下主要临床症状:幼犬嗜睡、厌食、呕吐出未消化的牛乳;怕冷、常集堆以取暖,被毛少有光泽,略有蓬松;排出黄色、黄白色水样或粘稠粥样粪便,其中有大量未消化的芝麻粒大小的白色的奶粒,有时会夹杂有血样黏液,恶臭;排泄物粘住肛门周围的被毛而使肛门周围不净,同时造成幼犬排便困难。 A、B两组幼犬在5天内全部死亡(C组幼犬正常),A、B两组幼犬主要出现以下相同或相似的病理剖检变化:小肠呈急性卡他性肠炎,甚至出血性肠炎经过。剪开肠壁,小肠内充满灰白色或黄绿色恶臭液体,肠管扩张臌气,肠壁菲薄呈半透明状,树枝样分布的血管清晰可见。出血性肠炎者在肠腔中有多量深红色粘稠液体;肝脏、心脏和肾脏稍肿大,切面中有深红色血液流出;脾的切面流出深红色血液;肺脏分布有灰白色或灰红色炎性病灶,病灶区质地稍变坚实,切面平整。病灶大小多为小叶性,也有融合成大叶性;大脑表面和切面可见到比健时清晰的血管网络。 主要脏器的病理组织变化为:小肠主要呈急性卡他性肠炎变化,伴有隐窝腺体上皮细胞增生;肝淤血严重,中央静脉扩张充血和窦状隙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出血;脾窦充血
其他文献
金荞麦在北京地区引种栽培,生长期180天左右,株高1.3-1.5米,分枝6-16个。地上部枯萎在霜冻前,同期植物各部位的干物质积累重及有效成分含量都达到了高峰,此时期为最佳采收期,收获期各部位双聚原矢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感染或疾病综合症。禽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Orthomyxoviridae),为单股负链RNA病毒。甲型流感病毒除感染人外,还可感染猪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国家在教育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投入也越来越大,虽然这是一个大的研究背景,可是却忽视了小学数学探究式的研究,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加强对小学数学探究式的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高低与否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新课改的三大理念切入,以此为着眼点,改革创新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以期适应新时代下教育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高中教学的发展,美术教学亟需创新,特别是美术鉴赏课堂,对于高中美术教学的积极性要求比较高,所以,创新新的教学模式,调动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重要方式.问题一出,学生就要动脑、动口和动手,所以教师高质量的提问,能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以尝到思维飞跃之果.
本项研究采用间接ELISA法、免疫酶组织化学法、组织化学法、透射电镜及扫描电镜法,对服用益生素及其与ND疫苗协同后雏鸡的局部体液—泪液、气管液、肠液和胆汁的IgA、IgM、IgG
当前,在新课改发展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逐渐发生改变,教师开始采用新型教学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促使学生更加明确的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小组合作学习是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由地交流、讨论与争辩的过程中主动获
图书馆要发展,出路就在于探索创新,这是一个关系到本行业发展的关键,甚至可以说是关系到图书馆生存的问题.本文拟从服务模式的角度探讨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