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月经不调是妇科临床常见疾病,我国卫生部2002年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对月经不调的定义为:“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经质的异常,或伴随月经周期出现的症状为特征的疾病。”本课题选取了著名的国家级中医药专家张珍玉治疗月经不调的503例验案,通过神农中医药管理系统进行了规律统计、数据挖掘研究,探讨先生利用中医药诊治月经不调的经验规律,并进行了总结归纳。方法:本课题采用将理论研究与医案统计、数据挖掘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1)理论研究:对经典医籍和近年研究资料的整理分析,探讨月经病辨治规律的相关性,并与临床研究相结合。(2)医案研究:利用神农中医药管理系统,对张珍玉在1997-2005年期间于山东中医药大学中鲁医院的门诊病例中月经病医案进行整理分析,筛选、整理出张珍玉治疗月经不调的有效医案503例,从医案中提取发病诱因、症状体征、证型、中药等内容,录入中医门诊系统,并建立张珍玉临床治疗月经不调医案数据库;统计分析采用中医门诊系统报表分析、数据分析等功能,对数据进行统计,运用中医理论对统计结果进行探讨分析。结果:通过对张珍玉教授治疗月经不调病历筛选后的503例医案统计,发现患者最小年龄为11岁,最大74岁,平均年龄约为30.43岁;20~30岁育龄妇女为月经不调的高发年龄,其次为31~40岁年龄段。春季发病率最高占31.01%,其次为秋季占26.04%。本次辨证分型调查中以“肝气郁结证”最多,有135例(占26.84%),其次为肝郁气弱证109例(占21.66%)、肝气上逆证61例(占12.13%)、脾气虚弱证49例(占9.74%)、冲脉不固证38例(占7.55%)、肝郁脾虚证32例(占6.36%)、肝胃不和证29例(占5.77%)、肾虚肝郁证22例(占4.37%)、肝郁肾虚证8例(占1.59%)、血海无余证8例(占1.59%)、胞宫受寒证7例(占1.39%)、心脾气虚证3例(占0.6%)、脾虚湿停证2例(占0.4%)。由统计结果可得知,月经不调脏腑辨证多责之于肝脏,其次责之于脾、肾、心,与冲脉、血海关系密切。结论:妇女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导致肝气郁结为患者发病的主要病机;疏肝解郁,调补气血为主要治法;临床用药五脏兼顾,重在肝脾,常注补肾;调气血以调月经,用药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