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文对“以痈论治”的学术渊源及“清中消痈汤”的形成进行追溯总结,并对120例肝胃郁热兼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疗效观察,探讨姜树民教授“清中消痈汤”在治疗该病的临床疗效,为广大医学工作者在对该病的治疗上提供一些思路。研究方法:本文从学术渊源的探讨和临床药效研究两个方面,系统而全面的总结了姜树民教授对脾胃疾病尤其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感悟与心得。1.学术渊源研究方面,通过对《脾胃论》、《皇帝内经》以及《金匮要略》相关内容和李老周老论文著作的研读分析,总结李玉奇教授如何开创“以痈论治”这一学术思想、“胃脘痈”这一病名的由来。周学文教授如何提出“毒热”理论,以及吾师姜树民教授继承两位医学大师的理论衣钵,应用“消痈生肌”之法,且拟定了以“清中消痈汤”应用于临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学术传承。2.临床治疗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为就诊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及内窥镜室,临床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分型为肝胃郁热型的患者,共计120例。(2)将120例患者依就诊先后随机分为西药对照组?中成药对照组和中药(清中消痈汤)治疗组,每组各40例?三组均给予标准的铋剂四联方案治疗2周后,西药对照组继续给予瑞巴派特片;中成药对照组给予胃复春片;中药治疗组给予清中消痈汤加减口服治疗治疗期间不使用其他相关治疗药物。(3)治疗3个月后三组分别进行症状积分评价,内镜下胃粘膜评价,胃粘膜病理组织疗效评价,Hp疗效评价,胃电活动疗效评价及脑肠肽检测指标评价观察各组疗效情况,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研究结果:1.学术渊源方面,“以痈论治”思想沿袭经典,应用“清中消痈汤”治疗肝胃郁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有充分中医理论支持。2.在临床治疗方面:“清中消痈汤”组(以下称“中药组”)对比中成药组,西药组在临床症状改善显著优于中成药对照组和西药对照组(P<0.01);(2)内镜下胃粘膜评分方面:中药组显著优于中成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P<0.01);(3)病理学疗效比较方面:中药治疗组的病理疗效均显著优于中成药?西药对照组(P<0.01);(4)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方面:中药治疗组的HP根除率均显著优于中成药?西药对照组(P<0.01);(5)胃电活动指标方面:中药组在减低胃电节律紊乱系数方面优于西药组(P<0.01)。(6)脑肠肽检测指标方面:中药治疗组主要脑肠肽检测指标较中成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得到显著改善(P<0.01);(7)安全性评价: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在服药过程中均未出现发热?皮疹等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查等均未见异常?结论:1.“以痈论治”思想和“毒热”理论指导临床有明确的理论依据。2.姜树民教授在临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上,坚持“以痈论治”思想,以“消痈生肌”为治疗原则,拟定“清中消痈汤”为基础方药,根据不同证型加减化裁,从临床症状的改善,及检验指标上均明显好于常用中成药及西药治疗,为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提供了一个新的探索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