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对《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一书的文本分析入手尝试探讨奈保尔对印裔特立尼达人身份问题的理解。
论文主体大致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章是对该小说写作背景的分析;第二章和第三章是对小说文本的分析。第一部分着重阐述了印裔特立尼达人始终面临的文化悬置的困境,同时也介绍了奈保尔早年在特立尼达的生活经历。由于这本小说被视为奈保尔以他的父亲为原型所作的一本传记体小说,所以论文在第一部分还特别关注了父亲对奈保尔生活及创作的影响。在第一部分最后对奈保尔的早期作品以及《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一书的故事情节做了简要介绍。
论文第二部分分析了小说中众多印裔特立尼达人探求身份、消解无根性时所采用的不同方式及最后结果。第二章阐述了一部分印裔特立尼达人尝试回归以印度教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并借此寻找身份。前两代印裔移民中有很多人希望从宿命论中寻找慰藉,但是最终却发现他们的身份更加模糊不确定;在他们的故乡印度,对于那些拥有贵族种姓的人来说,作一个梵学家是不错的选择,这样可以为他们赢得财富和地位,但在特立尼达,事实证明梵学家这一职业不再是高贵身份的象征;另外一些人尝试对印度教进行改革,尽管这种做法看上去前途光明,但最终仍然毫无希望。第三章主要分析了印裔特立尼达人通过模仿西方人、西化自己及向前宗主国文化靠拢来消解无根性,确定自己的身份。很多人尝试皈依西方宗教,但他们对宗教的理解过于肤浅,功利色彩过重。一些人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模仿西方人,同时又沿袭了一部分印度传统的生活方式,这种混杂的生活方式实际上并没有西化他们,而是使其变成了文化怪胎。阅读和写作是不少知识分子寻找自我身份的途径,然而这仅仅是一种心理上的安慰,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一部分第三代印裔特立尼达人凭借优秀的学习成绩得以去前宗主国——英国深造。其中一些归国后俨然一副成功者姿态,但其实仍然未摆脱被夹在两种文化之间的尴尬,另外一些留居海外,徘徊在前宗主国主流文化之外,继续找寻似乎越来越遥远的身份。综上,本文作者认为奈保尔通过《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一书阐明了他对印裔特立尼达人身份问题的看法,即在特立尼达他们不可能真正确定自己的身份并消解自身的无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