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同时作为培养人才与研究科学的机构,高等院校在现代社会,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社会各方例如政府、高校本身抑或家长与学生,都出现了了解各高校质量与水平的需求,大学综合评价研究日趋活跃。然而,当前国内有关大学综合评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评价指标体系上,而没有对不同主体间的大学评价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本文基于高等教育评价主体多元化的趋势,系统研究不同主体间的大学评价,并选取在大学评价方面已日趋成熟的美国作为参考对象,从比较中发现我国大学综合评价存在的问题,进而寻求问题解决的对策。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等方法,以综合评价为切入点,深入系统地对比分析中美两国大学综合评价的实际情况。文章首先根据大学评价的理论依据和实际情况,将大学综合评价划分为大学认证、大学排行与大学自评三种类型。其次,系统阐述中美两国大学综合评价的历史沿革,并从价值取向、评价主体、评价内容与评价方法四个维度,全面多角度地对中美两国的大学认证、大学排名以及大学自评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最后,从价值取向、评价主体、评价内容以及评价方法四个方面对比中美两国大学综合评价存在的差异,分析差异的原因,并得出启示与建议。通过深入地分析和比对研究中美两国的大学综合评价,发现中美两国大学综合评价存在差异的原因在于:在价值取向方面,美国偏向于个体价值取向与工具理性,而中国则更多偏向于社会价值取向与目的理性;在评价主体方面,美国以社会评价为主,而中国则更多倚靠于政府评价;而就评价内容而言,美国更多地关注人,其“人本思想”十分明显,而我国则更偏重社会性和学术性等方面;评价方法上,美国更具多样与灵活性,中国更具统一性与规范性。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完善我国大学综合评价的建议包括:确立个性且定位准确的价值取向,构建管、办、评分离的主体模式,贯彻学术与人本并重的评价指标以及完善评价方式与数据的搜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