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雷沛鸿(1888—1967),广西南宁人。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他先后四次出任广西教育厅厅长,执掌广西教育。他以改造广西教育为出发点,进行了有益的社会教育实践探索。雷沛鸿早年参加过辛亥革命,深受三民主义思想的影响,希望实现“教育为公,学术为公,天下为公”的教育理想。
雷沛鸿十分重视社会教育的作用。他认为一切社会制度均具有教育功能,学校只是众多教育机构中的一种,教育不是学校的特权。因此,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并立或对立是不合理的,两者应合作办理。他吸收了中国传统“有教无类”思想和西方“天赋人权”思想,形成了自己独特完备的社会教育思想理论和实践方法,创造性的提出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合流”的社会教育的办理形式。雷沛鸿在广西推广国民基础教育采取先试验后推广的实验方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广西教育进行全面的改革。随着他在社会教育理论认识上的逐步深化,他又进一步创办了国民中学,创立了西江学院,形成了国民基础教育体系。
国民基础教育体系就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合流办理的具体实践形式。雷沛鸿希望通过开办“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合流”的社会教育形式进行教育革新,新国民培养。通过教育革新,提高广西境内全体民众的爱国意识、文明意识和文化科技水平,推动社会政治、经济建设。基于当时中国国情和广西省情,雷沛鸿认为社会教育的对象应针对广西的全体民众,不应有年龄、贫富之分。以教育大众化为教育普及目标,对全体民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生产教育。
雷沛鸿重视农村与城市的平衡发展。关注农村教育,希望把学校建设成为农村文化教育中心。借助教育的普及,改变农民的观念;依靠教育的力量,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片面重视城市教育忽视农村教育导致城乡矛盾日益激化,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农村教育水平关系到农村社会的发展,农村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全社会的繁荣稳定。社会教育要面向全体民众办学,重视公民训练与人才培养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