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比踝关节镜微创技术结合双束解剖重建/修复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ATFL/CFL)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疗效。方法:2008.1-2011.12有48例保守治疗无效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ATFL/CFL损伤)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改良brostrom法(锚钉-韧带-骨膜的双重锚定法)原位解剖缝合,B组取自体半腱肌腱行ATFL/CFL双束解剖重建。平均随访40.2月(2-5年),对术前术后距骨前移及倾斜、踝关节活动度、AOFAS足踝评分、患者主观感觉、VAS疼痛评分进行评估,对比两组的疗效差异。同时取新鲜尸体踝关节标本解剖20例,获取解剖数据以指导韧带修复重建。结果:AOFAS足踝评分术前两组均为47.5+9.1分,术后2年A组评分88.7+12.1分,优良率87.5%;B组评分91.5+6.8分,优良率95.83%(P<0.05)。两组在疼痛、异常步态、前后屈伸活动、后足活动及对线评分项目上无明显差异(P>0.05);在地面步行、最大步行距离、自主活动及功能、稳定性评分上有差异(P<0.05)。主观评级A组优良率87.5%,B组95.83%(P<0.05);两组内AOFAS客观评分与主管评级基本相当,主客观评价统一度较好。VAS视觉疼痛评分术前6.8+4.2分,术后A组恢复至2.0+2.9分;B组恢复至2.05+1.7分(P>0.05)。患者无感染及神经损伤、皮缘坏死、后足僵硬等并发症,半腱肌腱供区无不适。术后应力位X片示距骨前移及倾斜校正,踝关节稳定性得到有效恢复,B组解剖重建稳定性恢复更佳,随访>2年无严重不稳定复发。结论:借鉴于尸体解剖数据,解剖双束重建ATFL/CFL在有效恢复踝关节外侧稳定性的同时,大幅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如后足僵硬、内翻受限、本体感觉差、切口周围麻木等,适用于运动期望值较高的青壮年患者;解剖修复组功能恢复与改善也较为明显,对比于重建,由于采用残存组织紧缩提供稳定性,更适用于稳定性要求低的中老年患者,术前MRI有助于了解损伤部位,锚钉-韧带-骨膜的双重锚定法可加强修复效果。保留残端的修复重建使得术后患者本体感觉恢复时间较短,改良的手术切口降低了术区神经损伤几率,功能恢复更加理想,长期随访有待于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