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赵俪生(1917-2007),山东安丘人,我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在中国现代史学史上,赵氏是一位极富有个性的学者,素有“史学界的杨小楼”之称。自1947年2月在胡适主编的《大公报·文史周刊》上发表第一篇史学论文——《清初山陕学者交游事迹考》起,他耕耘史坛近60年,几乎将毕生的精力都用在历史学的教学与研究之中,直至晚年依旧笔耕不辍。其一生著述颇为丰富,先后出版各类学术著作16部,发表学术论文和其他各种文章近200篇。赵氏主张以思辨带动考据,强调历史学者应具备开阔的历史视野和丰富的历史知识,要在较为宽广的领域内从事多方面的研究,而绝不能将自己局限于一隅。他本人的研究兴趣就十分广泛,从其一生的史学实践来看,中国古代农民战争史、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史、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是其先后用力较深,并且也最有成绩的三个领域。赵氏的论著以理论思辨见长,既富有现实针对性,又以见解新颖、观点独到而广为人知。至于其文字之美和文采之盛,在中国现代史坛上,更是罕有其匹。赵氏一生的代表性论著有《中国农民战争史论文集》、《中国土地制度史》、《<日知录>导读》等,晚年有《赵俪生文集》(六卷本)刊行。本文在详细爬梳赵氏大量史学论著的基础上,结合其晚年的回忆录以及他人的零星研究成果,从学术史的角度对其主要史学成就及其理论与方法,予以全面的考察与分析,并力求对其学术贡献予以客观的评价。全文除绪论外,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生平与学术缘起”,简述赵氏的生平,着重梳理其家庭环境、成长经历以及独特的生活历练对其性格和学术兴趣的影响。第二部分“治史实践”,分别从农民战争史、土地制度史、思想文化史三个方面,梳理赵氏在史学方面的主要成果。本文认为,就农民战争史研究而言,赵氏通过其一系列论著,基本上厘清了中国古代大规模农民战争的具体发展过程,总结了古代农民战争的整体发展规律及其在不同阶段的特点,并从理论上破除了中国农民自古以来就深受剥削的旧说。同时,在农民战争与阶级斗争、民族关系、统一关系、宗教信仰之间的关系方面,他提出了一系列崭新的论述,从而极大地拓展了农民战争史的研究范围。在土地制度史的研究领域,赵氏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国古代社会实际,对土地私有制在中国历史上的发展演变历程作了独到的解析,其相关结论,自成一家之说。晚年的赵氏专注于古代思想文化史的研究,尤其侧重于对清初三大思想家的研究。他对顾炎武生平事迹的研究,不仅厘清了顾氏于明末清初之际在北方的交游事迹,而且还揭示出了这些事迹背后所隐藏的深层缘由。他在这方面的研究,颇具有阐幽发覆之功。第三部分“史学思想与方法”,在第二部分的基础上,探究赵氏从事史学研究的基本路径,归纳和总结他在从事历史研究过程中所遵循的理论及其所使用的具体研究方法。第四部分“结语”,总括全文,并从学术史的角度,力求对赵氏在史学领域的主要成就和学术贡献,作一全面的总结和客观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