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种子生根率低、生根后萌发困难一直是制约紫斑牡丹(Paeonia rockii)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以分析紫斑牡丹种子休眠原因、找出不同种源紫斑牡丹种子生根及发芽的最佳处理为目的,调查了部分地区野生紫斑牡丹资源,采集了4个省份(甘肃、陕西、河南、湖北)11个种源(6个原生种源、5个次生种源)的紫斑牡丹种子,测定了种子的7个形态指标(长、宽、厚、长宽比、长厚比、宽厚比、长宽厚乘积)和8个生理指标(千粒重、含水量、生活力、吸水速率、呼吸速率、胚比、胚乳比、种皮比),并对各种源种皮结构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在以上基础上进行了初步的种源区划;用胚培养和豌豆(Pisum sativum)萌发试验对紫斑牡丹种子上下胚轴休眠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研究了沙藏层积过程中,赤霉素浓度及培养温度对不同种源种子生根的影响;分析了不同主根长度、低温时间及赤霉素浓度对种子发芽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种源调查发现,陕西太白县药王谷和眉县红河谷一带的野生紫斑牡丹资源处于稳定生长期;陕西太白山蒿坪森林体验基地、河南嵩县白云山野生紫斑牡丹资源几近灭绝;甘肃康县地区虽仍有部分野生紫斑牡丹资源,但是其群落内幼苗较少,处于演替衰退期。2.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紫斑牡丹种皮从外到内分别为骨质细胞组成的硬角质层(其上附有薄蜡质层)、柱状细胞组成的栅栏层、波浪状横向排列的海绵层。湖北种源种皮最薄;陕西及甘肃种源种皮最厚。种皮外表面为不规则多边形(湖北、河南)或不规则外凸线条(甘肃、陕西);种皮内表面呈鳞片状;湖北种源种皮中部栅栏层与表面斜切,其他种源种皮中部栅栏层与种皮表面垂直。3.种子形态指标与品质指标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生活力与长宽厚乘积、千粒重、含水量及呼吸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生根率与生活力、长宽厚乘积、千粒重、含水量及呼吸速率呈极显著或显著相关。4.依据紫斑牡丹种子的形态指标和品质指标,采用欧氏距离平方和法进行了聚类分析,将11个供试种源划分为东南部种源区(湖北)、东北部栽培种源区(河南栾川、卢氏)、东北部野生种源区(河南嵩县)以及西部种源区(陕西、甘肃)四大种源区。5.紫斑牡丹种子下胚轴休眠的原因包括种皮的透性、种皮及胚乳中的抑制物质,上胚轴休眠的原因在胚内部,去除种皮、胚乳及子叶无法解除其休眠,低温方可解除上胚轴休眠。紫斑牡丹种子休眠原因既包括种皮及胚乳导致的外源休眠,又包括胚休眠,属于综合休眠类种子。6.适于紫斑牡丹种子生根的温度为15~20℃,原生种源种子生根对25℃的适应性随纬度增大而减弱;原生种源种子生根的最佳赤霉素处理浓度高于次生种源,分别为400~450mg/和为 300~350mg/L。7.根长、赤霉素浓度、低温时间交互效应对各种源紫斑牡丹种子初萌期、发芽势和发芽率均有极显著或显著性影响;根长大于4cm时,赤霉素和低温处理能更有效地促进已生根种子发芽;种子发芽最佳处理组合因种源而异,东南部种源、东北部野生及栽培种源和西部种源最佳处理组合分别是低温20天结合300mg/L赤霉素、低温20天结合200mg/L赤霉素和低温40天结合300mg/L赤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