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化学治疗仍是临床治疗白血病的主要手段,也是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基础。近年来,尽管有多种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案推出,但大多数急性白血病(AL)患者最终因治疗失败而死亡,导致治疗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多药耐药(MDR)是最重要的一种。多种机制可导致MDR,涉及P-糖蛋白(P-gp)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的药物泵出、肺耐药蛋白(LRP)和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的药物转运、细胞凋亡受抑以及酶解毒增强等。为较全面地了解AL患者体内的耐药蛋白和凋亡调节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生物学特性和预后的关系,为白血病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从而提高白血病的疗效,我们进行了以下研究。 HL-60/VCR多药耐药细胞株是研究获得性耐药的一种工具,以往认为其耐药机制是P-gp过度表达。我们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了药物敏感细胞株HL-60和多药耐药细胞株HL-60/VCR细胞的耐药蛋白P-gp、MRP、LRP、BCRP、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以及凋亡调节蛋白bcl-2、bax、bad、bcl-X的表达,结果发现在HL-60/VCR细胞中,耐药蛋白P-gp、MRP、BCRP、GST-π分别是HL-60细胞株的18.62、1.19、1.5、1.32倍,而LRP无变化。抑凋亡蛋白bcl-2、bcl-X分别是其在HL-60细胞株的2.48、1.25倍,调节蛋白bad是HL-60细胞株的1.08倍,而促凋亡蛋白bax反而降低,是HL-60的0.88倍,说明在HL-60/VCR的多药耐药机制中,不但耐药蛋白P-gp、MRP、BCRP、GST-π的表达增强,而且凋亡调节蛋白bcl-2、bax、bcl-X、bad也参与HL60/VCR耐药机制的形成,提示细胞获得性耐药有多种耐药机制参与。 国内已有采用免疫组化或RT-PCR方法对自血病细胞的bcl-2、bax——研究,但这些方法难以定量。本研究应用流式细胞术对64例初治AL患者细胞比上、hcfK、bax、bad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显示:hcf上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表达较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低p1.05);在AML的各亚型中,bCI上由高到低依次为MI、M4。M工*6、m和*3,后二者分别同前者相比有显著差异01刀5人bax在*4中表达较高,与其他类型相比有明显差异01刀5人hcf.X由高到低依次为 MI。A42、MS、M3、M4,前三者分别明显高于后二者(P<0*5)。bCI-2、bCI-X、b盼及 bsd 的表达在临 床耐药组和缓解组无显著意义,而冰士儿ax的比值在耐药组明显高于缓解组,二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01.05人根据k上巾ax的比值的大小将AML分成高危组和低危组:高危组的缓解率为48%,低危组的缓解率为乃*%,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叱刀5人 提示伙上儿ax的比值影响患者对化疗的敏感性,是一个独立的预后因素。hcf上/bax比值与k)均高的患者,缓解率为33.3%,较单独冰上/bax比值高患者的56二%低,表明比x可使细胞凋亡受抑增加而使白血病患者细胞的耐药性增强。 我们进一步探讨了比上/bax高比值()3.73 )与FAB分型、免疫表型及细胞遗传学特征在初治成人AML的关系,结果显示:以M4最高旧0o人 其次为 MS旧1.5oL MI门仰)和 MZ门8.80人而M3亚型最低,仅占14.3O,M6病例少,有待观察。hcf2巾ax高比值与CD34表型高度相关(P<0.05),与CDZ、CD7、CD13、CD14。CD19和CD33等表面标志无关0功.05人hcf</bax高比值在预后差染色体核型组占62.5%,高于中等预后组的5 7*%和预后好核型组的26.3%。提示这些预后因素可通过k上家族调节蛋白来影响化疗的敏感性。 国内外有关白血病耐药在临床方面的报道,仅少数同时采用多种耐药因素研究,且多采用免疫组化或RTPCR方法。根据流式细胞仪具有快速、敏感、精确和定量的特点,我们采用流式细胞术对64例初发AL患者进行了 P-gp、LRP、GST-。、MRP和 hcf2/bax多 且互一种耐药因素的系列临床研究。结果发现:在AML患者中(M3除外人临床耐药组中P-gP、LRP、bclZ/bax均较临床缓解组中高;而GST-卜MRP在临床耐药组虽比缓解组高,但无统计学意义0叩刀5人患者P-gp、LRP和 bclZ/bax的阳性率为 29.2%、37.5%和 52.l%,卜性组患者的缓解率为 28石%、44.4%和 48%,分别较阴性组患者的*.*%、刀.3%禾78二%低(P<O刀5)。MRP和*盯-。的阳性率为31二%和 50o,其缓解率分别为 46,60和 500,与阴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o>0刀5人 在临床耐药组中,绝大多数患者多种耐药因素共存,18例患者中涉及 4种、3种和 2种耐药因素的分别有 2例、门例和 5例。卞反在缓解组中,30例中仅5例患者有3禾和 12例患者有2吞耐药因素共存。表明在临床原发耐药患者中,大多有多种耐药因素参与其细胞耐药的形成,它们共同作用的结果,最终导致细胞耐药。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临床上卜gp阳性的难治患者在化疗同时应用卜gp逆转剂疗效差、以及为什么部分卜gp阴性患者预后也差的原因。我们发现7例M3 i者其耐药因素明显较少,这可能是M3患者治疗效果好的重要原因。 BCny是 1998年发现的一种耐药蛋白,在 AL中的报道甚少。